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4月13日晚,送來50多份手工拉面;4月14日中午,送來68份蓋澆飯;后期,還將繼續(xù)送來暖心夜宵……連日來,合肥新站高新區(qū)一家面館的老板和他妹妹的關愛之舉,讓三十頭高速道口三個執(zhí)勤點的防疫志愿者們感到濃濃的暖意。
兄妹倆中的妹妹叫馬秀花,是新站高新區(qū)三十頭小學六年級學生,她的家人在魏武路上經(jīng)營一家面館。前段時間,馬秀花的音樂老師楊波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號召,下沉到三十頭高速道口開展執(zhí)勤工作。“我把這事告訴開面館的哥哥,哥哥也很感動,想為志愿者們做點什么。”馬秀花說。
哥哥馬成貴在新聞上看到了不少醫(yī)護人員、民警、志愿者日夜奮戰(zhàn)在高速道口的事跡。想到自己家正好開面館,他就萌生了要為防疫工作人員送餐、加餐的想法。4月13日下午,馬成貴專門來到高速道口,詢問夜班志愿者人數(shù)。夜里9點多,趁著面館客人不多,馬成貴開始和面、拉面、下面、撈面,一連下了50多碗面。為了保證口感,面條和湯汁分開裝,安排一人以最快速度封裝打包。開店這么多年,馬成貴和家人從來沒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下過這么多碗面,前前后后忙了1個多小時。
夜里11點多,面條送到依舊繁忙的高速道口。志愿者和執(zhí)勤人員正在分工協(xié)作,疏導交通,引導駕乘人員開展抗原和核酸檢測。“夜班志愿者經(jīng)常吃碗泡面、啃個面包就對付過去,沒想到今晚還有加餐,暖心又暖胃。”正在執(zhí)勤的應急救援隊隊長楊明明說。
4月14日中午,馬成貴兄妹倆又出現(xiàn)在高速道口,他們提前準備了68份蓋澆飯,有土豆牛肉、青椒雞蛋等三種口味,都是一些家常菜。細心的兄妹在每份蓋澆飯包裝袋中塞瓶礦泉水,配上可口小菜,幫助一線工作人員改善伙食,為他們加油鼓勁。
考慮到白班志愿者有配餐服務、夜班志愿者存在就餐困難,馬成貴決定以后繼續(xù)為志愿者送拉面夜宵,讓大家在夜里感受更多溫暖,“看到志愿者們風雨無阻堅守防疫一線,我們辛苦一點算不了什么。”馬成貴說。
張敏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