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老舊小區的單元門換新,本來是件好事,但居住在安徽省糧食局機關大院(以下稱糧食局大院)的楊先生注意到,新門沒安裝門鎖,擔心有安全隱患。同時,換新后沒有對講設備,對老年人來說,如果沒帶手機,和家人溝通也不方便。接到反映后,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小區實地探訪。
居民反映:
更換單元門,咋沒有鎖和對講
“原來的門有鎖,現在換了新門,沒有鎖了。”近日,楊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反映稱,2021年10月份,他居住的糧食局大院單元門換新,3個多月過去了,沒看到有人來安裝門鎖。
“樓下的單元門是打開的,外來的生人都可以進出”。楊先生說,擔心人員自由出入,有安全隱患。
同時,楊先生注意到,單元門也未設置對講設備。“換門后,之前的對講機放在家里,不能用了。”楊先生介紹,他今年90多歲,住在3樓。“手機經常忘了帶,比如有時下雨沒帶傘,聯系不上人。”楊先生介紹,小區里居住的老人多,老年人沒有年輕人腿腳方便。他覺得,對講像年輕人隨身攜帶的手機一樣重要。
記者探訪:
單元門大敞,人員能隨意進出
帶著楊先生的困惑,1月11日上午,記者前往糧食局大院探訪。大院位于省城包河區蕪湖路,周邊較為繁華。在小區門口,記者注意到有一個人臉識別裝置,但大門敞開,記者可直接進入。
在小區走訪一圈后,記者看到多棟樓的單元門外觀嶄新,都敞開著,確實未安裝門鎖和對講。樓棟不時有人員出入,其中不少帶小孩的老人。記者也來到了楊先生所居住的樓棟,該樓棟共5層,每層有2戶,同樣單元門大敞。
隨后,記者來到包公街道包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了解情況。一名負責人表示,小區屬于糧食局自管單位,對具體情況并不了解。
回應:
免費更換,建議可自行協商加鎖
“老門壞掉了,有些(門)已經倒地,還有些(門)甚至都沒有了。”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機關服務中心基建部盧先生告訴記者,在此前的改造中,為改善小區生活環境,對門進行了換新。他坦承,據其了解,預算中是不包含門鎖和對講的,“這個門相當于是施工單位奉獻的。”盧先生表示,考慮到楊先生的反映,建議居民們自行協商給單元門加裝。
而對大門口有人臉識別設備,但人員可隨意進入的問題,記者也來到糧食局大院物業中心。“之前統一錄過一次,但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手機錄入人臉信息。”秩序維護部吳先生介紹,小區建成時間較久,目前除了住戶,還有辦公的公司, “有人員不符合錄入人臉信息的要求。”何時能啟用,吳先生未明確回應。
吳先生告訴記者,對楊先生擔心的安全隱患,物業一直要求保安加強院內巡邏,“每半小時巡邏一次。”
韋韜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