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18日上午,第五屆世界聲博會暨2022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活動在合肥奧體中心正式開幕。活動云集了眾多院士專 家、人工智能頂尖學者、企業家領袖等嘉賓,為廣大AI開發者和公眾帶來了關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的精彩分享。
11月18日上午,2022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開幕。
人工智能要建立良好生態
中科院院士鄂維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演講中,描繪了未來五到十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鄂維南說,這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深度學習,從圖像識別,到Alpha?Go下圍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雖然人工智能在工程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鄂維南看來,在科學方面,仍然有很多問題,比如可解釋性、可靠性、高效等方面。因此,鄂維南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發展下一代人工智能。
如何發展,鄂維南重點談到了數據、算法、系統三個方面。他說,2012年的時候,寫深度學習的程序是非常困難的,而現在本科生都能寫深度學習的程序。為什么能做到這么成功,就是它的基礎設施做得好,包括算法、數據、模型訓練等,“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
鄂維南表示,下一代人工智能不是單純的算法,而是要建立起來一個良好的生態。鄂維南表示,希望這個突破能夠在中國發生,希望中國科大、科大訊飛等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一起合力,把原始創新的算法做出來,而且能夠把各個層面的生態、框架建立起來,“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業。”
努力構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的演講主題是量子計算的現狀與展望。在他看來,這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很多關聯。
潘建偉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計算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將可以滿足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潘建偉說,量子計算的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來了,經過科學家40年的努力,達到了第一階段的成就。潘建偉介紹了國內外目前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他說,科學家們正在希望通過十到十五年的努力,構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為合肥人工智能發展支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對合肥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出了五條建議。“首先要加強專項政策的指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構建適應于合肥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評估機制,制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融合應用的實施方案。”
其次,張立建議,要加快建設高端技術研發平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人工智能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升合肥人工智能軟硬件開發共享服務能力。第三條建議是引入戰略型科學家,吸引一批人工智能領域一流的科研人才團隊。“第四,要打造高能級學術平臺,強化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形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性科技成果。”
張立還建議,要發揮資本的力量,推動融合應用場景的落地。“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本的投入,吸引企業資金參與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成果的轉化,探索合肥人工智能從技術應用到聯合創新場景的建設。”
三個新增長極拉動經濟發展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向大家分享他寄予希望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宋志平認為,不能只靠過去的傳統產業帶動發展,而是要大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構筑新的增長極,用新的創新經濟,創造新的經濟活力。
行業增長極、經濟熱點、內循環的消費增長極,是宋志平重點講到的增長點。他說,包括新能源、數字產業、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新基建等新興產業,其快速發展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應該用這些新的增長極,來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第二個是經濟熱點。宋志平以合肥為例,“合肥已經成為全國的經濟熱點城市,是典型的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宋志平認為,合肥政府對企業創新創業的引領和支持,是合肥快速發展的關鍵,合肥的模式很值得總結。
第三個是打造內循環的消費增長極。“要提高我們國內產品的質量和品牌,來拉動消費。”宋志平以運動鞋舉例,安踏、李寧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耐克、阿迪達斯等。宋志平說,品牌一方面是質量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民族自信心的問題。“90后、00后他們很有自信心,我們國產的好產品,要多在國內銷。”
人工智能要解決社會剛需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以“因為看見,所以堅信”為主題詞,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前景。
他說,數字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人工智能技術也在各行各業推動產業發展,而人工智能產品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就拿本次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的展覽來說,既有四足機器狗,也有仿人型機器人,還有數字虛擬人、軟硬一體機器人等。
劉慶峰也看到,投入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的青年日益增多。據統計,本次開發者大賽的團隊人數從22000支增長到了32000支,增幅達到44%。對于年輕人火熱的創新、創業熱情,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核心技術的突破,也需要更多生態伙伴的共同成長。
他希望更多年輕人和生態伙伴一起加入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潮中,通過源頭技術創新、系統性創新,解決社會剛需,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肖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