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30日24時起,合肥市瑤海區將從“外三層”向“里三層”對低風險小區進行有序解封,并預計先解封194個小區,10月30日晚,大皖新聞記者前往瑤海區探訪解封小區。
等待重新開啟的瑤海
10月30日晚21時46分,在合肥長江東路和東一環交口,一名外賣小哥正在等紅綠燈,馬路上車流量不多,記者發現在東一環與臨淮路交口向東約50米的臨淮路上,仍然設置有兩米多高的隔離圍擋,向東通向天長路的臨淮路被阻擋,圍擋兩側停滿了轎車。一名中年男子不停在圍擋附近來回踱步。
沿街門面大都處于關門狀態,只有零散的一兩家開著門亮著燈。空曠的大街上偶爾駛過一兩輛電動車,22時26分,一名外賣小哥在鳳陽東路上由東向西行駛,“是不是一環路那個小區門口啊?”“好的!好的!”外賣小哥與顧客溝通的聲音,響徹在空蕩的街區。
等到解封的瑤海區信地藏龍閣小區。
11時30分左右,大皖新聞記者來到鳳陽東路信地藏龍閣小區門前,發現該小區的志愿者和防疫工作者,正挪開小區大門外的桌椅等阻擋物。“12點解封”“是的,不容易啊”,在鳳陽東路一處沿街商鋪前,站在各自店面門前的老板們,看著眼前即將解封的小區隔空聊天。
瑤海區信地藏龍閣小區解封,部分居民戴著口罩有序走出。
10月30日24時剛過,瑤海區信地藏龍閣小區大門兩側的小門緩緩打開,少數凌晨還未休息的居民有序走出大門,記者注意到,他們每人都戴著口罩,并刻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合肥市臨淮路上的圍擋被拆除。
與此同時,大皖新聞另一路記者發現,24時剛過,在臨近元木雅居小區銘座大廈樓下的臨淮路上,兩米多高的隔離圍擋立即被拆除,放在一旁的人行道上,道路恢復暢通。
凌晨12點剛過 小區內外有人出有人進
小區解封之后的心情如何?解封之后最想做什么?記者現場采訪了部分居民。
“解封了很高興,最想做生意,繼續把家電生意做起來。”信地藏龍閣小區居民劉先生說,小區已經封控11天,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多少有些影響,但是大家都很理解很配合,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一旦疫情傳播開來,后果會很嚴重。同時,劉先生也表示,這些天來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都很辛苦,送菜、組織居民每天做核酸等,對小區居民都十分關心、體貼。
正在合肥讀大一的項同學,一個人默默地站在信地藏龍閣小區里,邊看手機邊等待著與小區門外的父母團聚。“因為小區封控,這些天爸媽都住在合肥高新區,聽說今天解封,現在都在門外等著。”項同學說,這些天社區發了幾次生活物資,她一個在家上網課、做飯、打掃衛生,沒有爸媽管,還有些“小爽”,解封之后她最想跟閨蜜一起去逛街。
“解封之后就連夜發貨,汽車配件發往六安,這些天客戶都等急死了。”站在小區門外焦急等待的業主陳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是做汽車配件生意的,店面就開在小區正對面的天長路沿街,小區封控后,他老婆一個人在家,孩子在南京上學,他則住到了廬陽區的房子里,這些天一直關注小區的動態。“看消息說我們小區今天解封,我10點多就在這兒等著了,先回家看看老婆,然后抓緊時間聯系車輛給客戶送貨。”陳先生說。
小區解封,居民離家11天后返回家中。
“貓關在家里11天了,還好我留了足夠的貓糧,室友也能幫我喂一下,沒什么大問題。”居民宋女士說,小區封控后,她一直住在合肥新站區的朋友家,知道今天小區解封,她迫不及待地連夜趕回家。
“大半夜的,商超、飯店都沒有開門,也沒什么地方可去,但是聽說小區解封,就是想出門走一走,呼吸一下小區外的空氣,感受一下城市的氣息。”居民李先生說。
工作人員拆除天長路上的隔離圍擋。
10月30日24時剛過,記者發現,除了信地藏龍閣小區的門緩緩打開之外,天長路上的圍擋也被工作人員緩緩地打開,有迫不及待的司機已經啟動車輛。
解封不等于解防 放開不等于放松
“不要聚集,等一下進小區還是要查驗安康碼、行程碼和24小時核酸檢測證明。”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外拿著喇叭提醒市民。
自從小區封控以來,信地藏龍閣小區業主彭女士就一直在小區門外充當志愿者的角色。
“封控期間,志愿者組織小區居民有序取快遞、外賣,排隊接受核酸檢測,疏導居民情緒,代買急需藥品、在小區尋找與家長賭氣的小孩。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彭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這次疫情導致他們小區被封控,這期間一些居民主動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家自發組成了30人的志愿者團隊。在共同抗疫的這段時間,大家一起經歷了很多難忘的事情,有辛苦更有感動,特別要感謝廣大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采訪中,彭女士特別說明一點,解封不解防,接下來,志愿者們仍會輪流堅守崗位,繼續做好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記者注意到,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中心在有序解封通知中特別提到,解封不等于解防、放開不等于放松,小區解封后,要設置3到7天過渡期,加強動態監測,避免“報復性聚集”。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許佳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