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六回高壓電纜運行溫度平均為15.5度,符合規程標準!”10月9日,在位于合肥市包河區重慶路和西安路交叉口、剛剛投運的地下高壓電纜通道處,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工作人員完成秋季特巡工作,確保城市供電平穩。據悉,隨著18根高壓電纜全部安全遷改至新的電纜通道,標示著安徽電網遷改距離最大、高低落差最大、電壓等級最高、涉及電纜最長的整體高壓電纜遷改工程順利完成。
今年5月正式啟動地下高壓電纜的整體遷改
據了解,此前西安路和重慶路交叉口東北角為城市閑置空地,其地下規劃為電纜通道。“為合肥市包河區、濱湖新區供電的110千伏濱重、濱延等六回高壓電纜位于地下3米左右,服務電力用戶逾萬,是名副其實的供電‘動脈’區域。”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負責人關少卿介紹道。
根據城市最新規劃,原先重慶路和西安路的西北部區域將新建信達華宇、錦繡花城等居民小區,同時西安路或將進行新一輪升級改造。由于密集的地下電纜與該地塊有所交叉,為了確保城市供電安全平穩、小區和道路的建設工作按期推進,合肥供電公司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地下高壓電纜的整體遷改。
18根高壓電纜整體向東位移近20米
“實際上的高壓電纜遷改工作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其中涉及到的問題方方面面,難度極大。”據關少卿介紹,由于六回、18根110千伏地下高壓電纜密集分布于近1000平方米的區域內,加之地下管線走勢較為復雜、可操作空間小。與此同時,遷改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對周邊居民和重要用戶造成的影響。
為此,合肥供電公司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建設單位、設計部門等,共同對現場進行了多次“地毯式”勘查,提前預判遷改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作沙盤演練遷改順序,防止18條高壓電纜出現相互纏繞的風險,最終制定了最為科學的遷改方案。
據介紹,合肥供電公司在重慶路和西安路交叉口以西的“規劃紅線”范圍內規劃了一條長約60米、深度達10米以上的地下高壓電纜通道,于8月初正式完成建設。8月25日至9月19日,該公司分為四次遷改作業,陸續將18根高壓電纜整體向東位移近20米,全部進入電纜通道內。
安徽電網遷改距離最大的整體高壓電纜遷改工程順利完成
此前安徽電網并沒有長距離整體遷改高壓電纜的參考案例。為此,合肥供電公司提前優化區域電網運行方式,確保全過程不會對周邊居民供電造成影響。遷改過程中,該公司進一步增派人員力量,在狹小的空間內安全指揮3臺大型作業吊車,規范執行各項遷改作業計劃,做好關鍵風險點和質量環節的全過程管控。
9月19日晚間18時,所有6回、18根高壓電纜全部安全遷改至新的電纜通道,這也標示著安徽電網遷改距離最大、高低落差最大、電壓等級最高、涉及電纜最長的整體高壓電纜遷改工程順利完成,為新建居民小區建設和道路升級工作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20天來,我們持續對所有電纜進行24小時運行監測,定期進行紅外測溫等帶電檢測,目前所有電纜均運行平穩可靠。”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電纜專責何凱說。截止目前,合肥供電公司共負責運維全市110千伏及以上244回、約489.5公里高壓電纜的運維檢修工作,占比全省高壓電纜總運行長度的58%。
李巖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