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一座城與一群人的雙向奔赴。
金秋漸濃,新一批學子走進合肥的象牙塔。或許幾年后,他們會留在合肥,創業生活,與這座城市結下一生的情緣。
正如知乎上一條關于合肥的高贊問題——你留在合肥生活的原因是什么?“機會多”“環境好”“交通方便”“生活品質高”是很多“新合肥人”的答案。
一個人選擇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優秀的人,是幸運。不僅是科創之城帶來的機遇,不斷打磨的城市質感,與日漸優渥的人居環境,讓越來越多人留在合肥,愛上合肥。
城市之智 引領城市發展腳步
當人們現在談起合肥,和十年前相比,是很不一樣的。
“新一線”“最牛風投城市”……這些“網紅”標簽紛至沓來,甚至于,合肥還有專屬的城市氣質——“科里科氣”。這個“科”字,不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更是印在合肥基因里的科技創新。
近十年來,合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城市,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熱核聚變、墨子傳信、九章計算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前沿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技術領域取得一批重要突破。從“無中生有”到“跨越發展”,推動“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戰新產業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
合肥猶如一位“智者”,洞悉著經濟發展的密碼,也引領城市發展的腳步。
大刀闊斧、開疆擴土,合肥城市框架逐漸拉開,“新一線”城市的氣勢噴薄而出。
駱崗中央公園、東部新中心、新橋科創示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運河新城等五大片區已全面建設,城市空間格局更趨優化。長豐、廬江、巢湖城市副中心功能加快完善,肥東、肥西進一步融入主城實現同城化發展。老街巷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鍛造出更多元生動的城市氣質。
特別是近些年,合肥市通過頂層規劃打開“格局”,結合城市定位和發展實際,提出構建“中心引領、兩翼齊飛、多極支撐、嶺湖輝映、六帶協同”空間新格局。
格局打開,路網密織。156公里軌道交通已相繼建成投運,由合肥出發的高速公路已覆蓋合肥都市圈內所有市、縣。截至2022年8月,合肥鐵路通車里程達884.6公里,其中高鐵里程524.3公里,均居長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目前,合肥已與4大直轄市、19個省會城市開行高鐵動車,21個省會城市開行普速列車,形成對外八個方向“米”字型高鐵輻射格局。
城市量級功能的跨越,讓合肥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一個城市結構從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的現代化都市藍圖鋪展開來。
城市之質 讓更多人才留在合肥
“新一線”“風投思維”……當大家都在津津樂道這些“標簽”時,合肥在思考更根本的問題——如何留住更多的人?
2022年,合肥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947萬人,較2012年的788萬人增加159萬人,增長20.2%。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合肥常住人口已經超越南京。
在高等教育人口領域,2021年,全市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256.4萬人,較2012年增長120.6%。
從一個中部省會城市變身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躍居“新一線”城市之列,合肥擁有的“人口紅利”依然將發揮作用。
特別是對于長三角地區各個城市來說,區域一體化發展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提高城市競爭力留住人才,避免被更發達的大城市“虹吸”,才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此,合肥在城市承載力、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做了加速提升。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中,合肥榜上有名,這背后與巢湖生態保護工程密不可分。如今的環巢湖十大濕地“串珠成鏈”,形成國內領先的環湖泊濕地群,構筑了保護巢湖環境的水生態、水安全屏障,也將巢湖“妝點”得更美麗動人。城湖共生、人水和諧,合肥正擦亮巢湖這張“最好名片”。
碧水藍天的背后,是綠色發展理念繪就的美好藍圖,更讓人居環境有了質的變化。
除了硬核指標,城市軟實力的提升,也彰顯了一個城市的內涵與氣質。
今年5月,安徽省美術館開門迎客。開館至今,人潮絡繹不絕。在藝文地標里造夢,合肥人,從不拒絕。2021年起,合肥市8個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3個美術館、9個博物館和130個綜合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
事實上,遠不止如此。更多新奇的城市地標,在合肥悄然拔地而起。書香縈繞的圖書館、“科里科氣”的科技館、底蘊深厚的博物館、質感滿滿的美術館、一流的冰雪世界、頂級的音樂廳……
文化、藝術到科技,已經慢慢走進合肥人的日常。人文素養升華,城市美學煥新,都讓合肥人對于未來充滿了向往。
城市之志 人居迭代與合肥共生長
偉大的城市需要目標一致的同行者。
22年前,當綠城走出浙江,來到巢湖之畔的大蜀山腳下,合肥正在經歷一場城市版圖的更新——瑤海、廬陽、蜀山、包河四個主城區登上舞臺。22年間,合肥不斷長大,綠城也收獲累累碩果。
時間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
從蜀山之麓,到巢湖之畔,每一次“落子”,都能將生活、品質、責任、創新、未來體現得淋漓盡致。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豐富立體的綠城——既是有質感的“大生活家”,也是引領行業的創意先行者;是肩負使命的城市綜合服務商,也是未來生活和人居科技的探索者。
綠城在合肥的每一件品質之作,不僅有著高顏值,更引領了品質生活。根植于心的文化自信,家人間的親密關系,生活細節的精致簡約,都在綠城的每一個理念中,每一件作品里,一一呈現。
在產品為王的時代,綠城不僅保交付,更對產品創新不斷迭代。前不久,綠城多張建筑美景照成為華為屏保。藝術性與大自然的呼應,賦予生活看得見的舒適感,已經成為綠城對作品最純粹的美學追求。這美,來自于內心,更來自于綠式管理鍛造的產品“硬實力”。
日前公布的綠城中國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綠城在經營品質、產品品質等方面持續發力,走出了全品質增長的發展線。在銷售、財務、運營、交付等四方面,更是完成了“全科進階”。
桂花園實景圖
當然,全品質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綠城對“人的需求”的深切關注,“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核已經滲透到血液。特別是后疫情時代,由于長時間居家成為常態,綠城深刻洞察人們對于環境轉變的需求,在園林設計中穿插功能性社交空間,營造充滿愛與溫暖的鄰里互動場景,讓全年齡段都可以享受到多元空間的舒適愜意。
除了建筑外立面、園區景觀、戶型設計裝修等可視化的品質感,隱藏在背后的,是綠城一套完整體系,帶你一起完成對家的理解,對和睦鄰里情及社區和諧氛圍的搭建。從春日的綠粉節到夏日的海豚計劃,從秋日的紅葉行動到冬日的尋年味,一年四季,總有溫暖故事上演。種一棵梭梭樹、做一碗長壽面,這些小小的舉動,都是綠城溫暖而堅定的心。
蘭園一期北區實景圖
在中國指數研究院2022年中國城市居民居住滿意度調查報告中,綠城中國總體滿意度得分90.2,高出行業均值15.2分。綠城中國已連續12年在“中國城市居民居住滿意度”調查中榮獲佳績,并連續10次獲得“顧客滿意度領先品牌”榮譽稱號。
在即將迎來收獲的金色秋日,綠城與合肥同頻共振,步履鏗鏘,共赴山海。
張云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