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只見過打撈水草,沒見過還要種水草的。游客周先生反映,近期有人竟然在合肥南艷湖淺灘區種植大量水草,他提出質疑。9月6日,合肥經開區應急和城管局回應稱,為了進一步凈化公園水質,公園管理單位正在組織工人種植狐尾藻。
9月6日上午,在合肥習友路南艷湖公園,只見多名工人從裝有水箱的貨車上卸下一堆堆水草,之后分頭走進淺灘區,將這些水草根部摁進水底泥中。該區公用事業公司公園管理負責人表示,正在種植的水草是狐尾藻。“狐尾藻是一個讓很多人都陌生的植物名字,但是它卻有著很好的治理水質的能力。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南艷湖引進了狐尾藻。”該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狐尾藻是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植物,多年生粗壯沉水草本。根狀莖發達,在水底泥中蔓延,節部生根。莖圓柱形,多分枝。水上葉互生,披針形,較強壯,鮮綠色,裂片較寬。它對水質要求不嚴,因此在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狐尾藻喜好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其性喜溫暖,較耐低溫,沒有明顯的休眠期。為了保證迅速生長,它對肥料的需求量大。
經開區應急和城管局負責人介紹說,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是氮和磷的超量。狐尾藻既可以通過根吸收氮、磷合成自身的結構組成物質,也可通過莖葉利用水中其他營養物質,而某些重金屬和有機物則被脫毒后儲存于其體內或被降解。研究表明,狐尾藻對富營養化水體有較好的凈化作用,不僅是神奇的“凈水器”,還是魚類和家禽家畜的上好飼料。
為什么不引進同樣具有水質凈化作用的“水葫蘆”呢?相關專家表示,“水葫蘆”繁殖快,侵占性強,容易泛濫,一旦成片,容易阻斷水體流動,滋生蚊蠅和害蟲,所在水域的魚一般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還會因為缺氧死亡。同時,水域里的其它植物和生物也會慢慢死亡,被稱為“生態殺手”的“水葫蘆”已經被列入外來入侵物種,而狐尾藻風險可控。
劉芳 譚學平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