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萬多畝的農田用水都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身上的責任不小!”躺在病床上的郭道忠仍然心系抗旱工作。作為一名老水利人,一旦遇到防汛抗旱,就是他最為忙碌的時刻。由于今夏高溫少雨,造成岱山灌區境內大范圍缺水。郭道忠和他的同事們堅守抗旱一線,疏渠、引水、提水、開閘放水,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郭道忠(左)在維修放水閘
和同事連干兩個多月
位于肥東縣東北部的岱山水庫系長江流域滁河水系,國家4A級水利風景區,風景秀美,也是該縣古城鎮、陳集鎮等地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還承擔著為肥東縣古城自來水廠提供西北4個鄉鎮飲用水的任務。今年59歲的郭道忠在肥東縣岱山水庫工程管理處已經工作38年了,一輩子和水利打交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旱情嚴重,抗旱工作是重中之重。”接到上級下發的抗旱任務后,郭道忠主動放棄雙休,帶領黨員干部到下轄四個泵站10臺機組,逐個開機試運行。對出現機械設備故障的機組,身為業務骨干的他親力親為排除故障,以確保正常開機提水。在郭道忠看來,那隆隆的機組聲如同吹響的戰斗號角,振奮人心。
“從岱山水庫提水到古城鎮偏遠地區灌溉農田,因這里屬于丘陵地帶,需要四個泵站進行二級提水。”郭道忠和同事們24小時值班,連干了兩個多月。冒著高溫酷暑,他每天巡渠,發現雜草淤泥堵塞,就要及時清理。“開閘放水時,進水口水位要時刻觀察,根據水位對送水閥門進行及時調節。”郭道忠說,哪里該開閘,哪里該關閘,他心里都清楚,灌區上的渠道,他前前后后巡查了三十多年。
開閘放水時跌倒受傷
自抗旱以來,郭道忠和同事們始終堅守在抗旱一線,夜以繼日,全力奮戰,迎著晨曦頭頂烈日,往返各個泵站、渠道和田間。
“從5月開始,岱山水庫就開始放水灌溉,因為今年夏季基本沒下雨,灌溉農作物完全靠水庫引水。”郭道忠說,調度閘門是家常便飯,要根據水位進行調度,水位滿了就開閘放水。“有時一天要調五六次,要時刻觀察,三四個小時就要調一次。”節制閘通常都離地面兩三米高,閥門操作間逼仄狹小,開閘還是個體力活,“閥門很重,需要幾個人一起開,人工操作十幾分鐘,我們經常光著膀子干。”在烈日的炙烤下,室外工作不到幾分鐘,他們就汗流浹背。
忍著高溫的熏蒸和蚊蟲的叮咬,郭道忠他們還需要每天巡查渠道,查看水流是否通暢,10公里的渠道,巡查一次需要2小時。“白天巡查一兩次,如發現水位偏高,可能出水堵塞,水位下降,則可能出現滲漏,都需要及時處理。”郭道忠說,無論天氣再炎熱都要頂著烈日巡查。
前段時間,在古城鎮岱山社區,郭道忠在提水節制閘開閘放水時,不慎跌入渠道,腿摔骨折了,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在肥東縣醫院做完手術后,醫生叮囑他臥床靜養,但旱情緊急,他在病床上用電話指揮大伙抗旱。他再三叮囑不許同事去看望他,他說,“現在抗旱任務這么緊,人手又不夠,你們齊心協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我就欣慰了。”
期待下雨能緩解旱情
截至目前,岱山水庫累計提放水1145萬方,灌溉農田3萬多畝,其中4座泵站累計開機4500多小時,提水515萬方,有力地保障了供水安全和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目前正是水稻揚花抽穗階段,需要用水,現在鄉鎮、村里已對所有灌溉設施開展排查和疏通,并組織人員指導農戶科學灌溉和管理。”郭道忠說,目前水庫工作人員和村干部都在一線幫助清理溝渠、維修機器,與村民一起開展抗旱工作,雖然遭遇干旱,但水稻生長狀況正常。
“現在岱山水庫主要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暫時停止了對農田的灌溉。”據天氣預報說未來一周會下雨,郭道忠非常期待雨水能緩解旱情。他說,岱山灌區地處江淮分水嶺,打井不太可行,如果旱情持續,沒辦法給水稻灌溉,就會影響收成。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受訪者供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