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19日早上,不少市民行走在合肥市蜀山區習友路以北的翡翠路上時,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整齊劃一的梧桐樹根處,都掛上了一個園林養護滴灌袋,袋子里裝滿的不明液體,正在通過管道向樹根四周的小坑里流入。
合肥市蜀山區翡翠路上梧桐樹被掛上滴灌袋澆水抗旱。
合肥經開區石門路沿線樹木被掛上滴灌袋澆水。
無獨有偶,19日早上,在合肥經開區石門路沿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看到,綠化工人正將一只只綠色的塑料袋拴在一棵棵行道樹根處,隨后用水槍向塑料袋內注入液體,不一會兒塑料袋就鼓了起來。然后,工作人員將塑料袋尾部連著導管的針頭插進樹根土內,水流順著導管一滴滴滲入土壤。
滴灌袋內裝的液體究竟是什么?是給樹木上肥料,還是治療病蟲害,抑或是為了抗旱?對此,記者從合肥園林綠化管理部門了解到,持續高溫天氣不僅讓人感到不適,一些園林植物也出現了“日灼”現象,為保護樹木正常生長,在水源緊張的情況下,園林部門正采取緩釋滴灌技術對部分樹木進行抗旱澆灌。
市區一排梧桐樹上掛著的滴灌袋正等待注水。
“這個行動主要是為了抗旱保綠,采用滴灌的方式對干旱的樹木進行精準澆水,澆灌的樹木主要為梧桐樹,每個滴灌袋能裝30斤水,平均速度流完大概要3個小時,滴灌袋可重復利用。目前,已經在蜀山區的翡翠路、西二環、休寧路和市區公園等處開展這項工作。”合肥市蜀山區園林綠化管理處負責該項工作的韋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蜀山區是在本周一開始這項工作的,從現場情況來看效果比較理想。
“經開區涉及行道樹大概2100余棵,滴灌對象是一些名貴樹種和不耐旱樹種,主要不是所有的樹木都要采取滴灌技術,主要視路段土壤墑情而定。”合肥市經開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園林常規灌溉一般采用漫灌和滴灌兩種方式。”合肥市經開區公用事業公司綠環處副處長趙智介紹說,漫灌是通過灑水車、水槍噴水,以地面漫流的形式,送至土壤表面供植株吸收,漫灌耗水量很大,而且在高溫時段漫灌很容易出現“燒根”現象;滴灌則是以一個恒定的低流量滴出或滲出后,在土壤中以非飽和流的形式在滴頭下向土壤擴散,滴灌蒸發損失小,澆灌時間較長,幾乎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可廣泛應用在灌木、花卉、行道樹養護中。
趙智還表示,和普通塑料袋不同,滴灌袋內有一層隔熱鋁箔,可以保持袋內水溫相對平衡。滴灌袋出水速度是可以調節的,通過緩釋滲透的方式讓植物根部土壤充分吸水,大大減少了漫灌方式水的蒸發。不受高溫時段限制隨時澆水也是滴灌袋的優勢,裝滿水可滴灌至少24小時,其間無需人工看管,可減輕高溫下園林工人的工作強度。
李進瑋 陳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殷志強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