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合肥持續高溫,腦卒中多發。日前,記者從安醫大一附院北區了解到,該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明顯增多。專家表示,高溫天氣出汗多、頻繁進出空調房、血壓波動大、“三高”等基礎疾病未控制好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腦卒中的發作,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
8月2日早上7時,患者李某某起床時突然出現右側肢體活動障礙、麻木,說話吐詞不清,并伴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惡心、嘔吐等癥狀,家屬立即將患者送往安醫大一附院北區急診科進行救治。經急診完善檢查后,診斷為后循環急性腦梗死。所幸李某某來院及時,處于腦梗死靜脈溶栓時間窗內,遂立即行靜脈溶栓,并動態評估溶栓效果。但糟糕的是,溶栓效果并不理想。
“病人為后循環梗死,左側椎動脈必須立刻打通,否則隨著腦干小腦缺血時間的延長,病情可能出現進一步加重惡化,最終導致患者癱瘓、昏迷、植物狀態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后果。不能再等了,必須趕緊行介入手術。”該院神經內科積極與患者及親屬溝通并征得親屬同意后予以取栓手術。
醫院立即啟動腦卒中MDT救治團隊,神經內科、麻醉科、介入中心醫技護人員立即忙碌起來。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呂達平、副主任醫師姚明、汪永全在腦血管造影時發現患者基底動脈末端重度狹窄,左側小腦上動脈未見顯影,考慮局部存在血栓,立即采用ADAPT(導管取栓)血栓抽吸手術,抽吸出暗紅色血栓一枚,再次腦血管造影,局部血管已全部顯影,血流恢復3級再通,左側小腦上動脈良好灌注,術后轉入ICU。第二天早上返回神經內科時,患者的頭暈明顯改善,言語不清、右側肢體無力、麻木及共濟運動等均較術前明顯好轉,雙眼左側同向運動無明顯異常,僅偶有某方向輕度重影,下午已可下床自主活動。
醫生分析,李某某的中風,與大量出汗,又不及時補充水分有關。出汗后,身體大量缺水,血容量下降,血液濃縮,血粘度增加,血液變得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加之李某某有高血糖,血管本就有些狹窄。這樣多危險因素疊加就如雪上加霜,顱內血管堵塞,血流通過不了,腦細胞就會缺血壞死。幸運的是李某某就醫及時,不然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后遺癥。
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陳欣介紹,夏季腦梗死(又稱中風),因高溫天會誘發腦中風而出現一個小高潮。夏天為了散熱,皮膚血管就會擴張,皮下血液循環所需的血液量隨之增加,會比涼快天氣時高出很多。而另一方面,夏天大量出汗,體液消耗嚴重,如果沒及時補水或補水不足,血液會濃縮。一增一縮,導致血容量降低,血流變慢,加上有的患者熬夜看電視、玩手機疲勞,受涼(如在空調房較低溫度環境、沖涼等)血管收縮等危險因素,就容易形成血栓。
特別提醒的是,中青年也不可掉以輕心。不少人有抽煙喝酒等習慣,像煙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化學物質會引起血管收縮、硬化、狹窄等,臨床上三、四十歲突發腦梗、心梗的并非少見。
對于全腦受損害病人,癥狀有頭痛、惡心、嘔吐,嚴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而對于局部腦損害,出現的癥狀則復雜多樣,但常見的主要有:癱瘓、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口齒不清、講話有問題)、偏盲、復視(看東西重影)、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等,這時就需要警惕了,盡快到醫院治療。
陳欣強調,腦梗死急救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快”。治療需要盡早開通阻塞血管,這是因為急性缺血性患者每分鐘毀損的神經元數量為190萬個,理論上,在發病黃金時間救治,受損的神經元是可以恢復的。目前治療有兩種辦法,腦梗死4.5小時之內適用溶栓治療,超過4.5小時則可取栓的方法,而取栓最好在腦梗死發作8個小時內。
姚明 付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