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肥西養殖戶許國成站自家的稻田旁,看著游弋的甲魚總算舒了口氣:“今年疫情等不利因素,我們挺過來了。”許國成的水田除了養蝦稻米,還養著半野生甲魚。這甲魚除了吸引著周邊舒城、廬江、合肥市民的青睞,很多還銷售到了上海。“現在上海疫情全面平穩了,很多老主顧都在等著我們送甲魚過去。”許國成說。
兩三千斤半野生甲魚即將“出水”
6月20日,夏至節氣前夕。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肥西高店鄉許國成兄弟的家庭農場,探訪他們“豐收的秘密”。50多歲的許國成和哥哥許國君正在一塊尚未插秧的稻田里忙碌淘“寶貝”,一會兒,兩只肥大的甲魚就被網了上來。甲魚很靈活,掉頭就想咬捕捉它的人。“這稻田里的甲魚是半野生的,野性十足。抓它的時候,一定要當心。”許國成指著手上一個傷疤說道,前些天,他在逮甲魚的時候,就被咬了。
6月20日,肥西養殖戶許國成看著自己稻田里養殖的甲魚,喜上眉梢。
許國成的家庭農場有750多畝,大部分稻田里養蝦,出產稻蝦米,還有15畝稻田是養鱉。“稻田養鱉在安徽還是少見的,每畝稻田里會養50多只甲魚。”許國成說,今年龍蝦和甲魚都豐收了。
“養甲魚的稻田不僅要適宜水稻,還要照顧甲魚的習性,稻田要有充足干凈的水源,又要遠離交通要道,光照充足。”許國成說,他的家庭農場靠近淠史杭干渠,正好有好的水源,能夠養甲魚。“稻田養鱉不像大規模的甲魚養殖,稻田里的甲魚相當于是半野生的,它們自己尋找魚蝦,所以一年長不了多大,不過顧客喜歡。”許國成說。許國成估計,今年甲魚的產量在兩三千斤,算是獲得了豐收。
不少上海老主顧已預定
看到弟弟農場的豐收,哥哥許國君很欣慰。許國君在上海長沙路附近開了一家小餐館,已經在上海打拼30年了。平時在采購食材的時候,結識了不少餐館老板同行。
2020年,一直在做稻蝦養殖模式的許國成拿出15畝稻田做實驗,把一些甲魚苗投放了進去,開始嘗試“稻田養鱉”。和稻蝦養殖模式類似,甲魚和水稻共存共生,都長勢良好。
2021年,許國君就試著把弟弟養的半野生甲魚帶到上海,并推出了一些菜肴。沒想到,受到當地一些老主顧歡迎,一些同行聞訊也來訂購這種稻田里養大的甲魚, 2000多斤甲魚很快被搶訂一空。
今年回家探親期間,遇上上海爆發疫情,許國君就一直滯留在老家。上海的一些顧客不時聯系許國君,念念不忘美味的稻田甲魚。“他們都期待著,說等疫情平穩了,希望給他們帶幾只甲魚過去補補。”許國君說,現在各地疫情趨于平穩,“不少老主顧打電話給我預定了很多甲魚,相信今年弟弟能獲得一個不錯的收成。”許國君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