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合肥成功入選國際濕地城市 11月將正式獲得授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初夏時節,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蘆葦翩翩,鷗鳥翔集……環湖而行,這樣的美景隨時映入眼簾。

“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2020年8月19日,在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疃段,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巢湖防汛救災和固壩巡堤查險工作,強調要堅持生態濕地蓄洪區的定位和規劃,防止被侵占蠶食,保護好生態濕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

兩年間,合肥市全面實施碧水、安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堅持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巢湖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十八聯圩濕地即將迎來重生

站在肥東縣南淝河入湖口的大堤遠眺,十八聯圩生態濕地水草豐茂,河汊縱橫,綠島星羅棋布,景美如畫。

這片濕地曾是巢湖近岸的自然蓄洪濕地。然而上世紀60年代起,因不斷圍湖造田,濕地生態功能遭到破壞,自然蓄洪功能喪失。臨近圩區的長臨河鎮施口村,很多村民都不愿回憶當年,由于經常發水災,家里經常被淹,生活十分困苦。

2016年,當地政府決定在十八聯圩實施退居退漁工程,1.2萬人搬出圩區,3500畝魚塘水面清退,濕地治理的一、二、三期工程也隨之開展。

濕地是“地球之腎”。為了恢復生態,合肥市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等37條入湖河流、灘涂濕地為重點,規劃建設10處濕地,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十八聯圩濕地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

目前,環巢湖十大濕地除十八聯圩濕地處于工程掃尾階段外,其他濕地均已建成。

走進十八聯圩濕地,水道相連,水面上有不少淤泥堆成的小島,它們并非簡單堆積。“這些島底部鋪了防滲膜,中間是塘底淤泥,上面種植水杉、烏桕等喬灌木,形成‘生態滲濾島’。”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家政介紹,這些植物根逐步吸收底泥中的氮、磷元素,同時也為各類生物提供棲息地。目前,十八聯圩有33座“生態滲濾島”散落在濕地中間的水面上。

記者了解到,目前十八聯圩濕地三期工程水生植物栽種已近尾聲,總出水泵站工程也已進入尾聲,整個工程即將全面完工。項目建成后,特殊時期可蓄滯洪水1.3億立方米,年凈化入巢湖污染水量近3億立方米,氨氮和總磷消減率約30%。十大濕地也將串珠成鏈,把巢湖點綴得更加璀璨奪目。

“四源同治”還原一湖碧水

在肥東縣長臨河鎮入湖口,一臺環保絞吸船正在突突作業,將湖底的淤泥吸上來。

“巢湖湖底淤泥中集聚沉淀的氮、磷,是造成巢湖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場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開始,合肥市啟動巢湖生態清淤試點項目,通過內源治理來破解富營養化難題。該試點工程總清淤區面積約5.52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約158.8萬立方米。

據介紹,環保絞吸船每小時可以吸抽350立方米淤泥。這些淤泥通過浮管、潛管經垃圾篩分系統后,被輸送到陸上排泥場的泥漿沉淀池。沉淀后的淤泥進入污泥濃縮罐絮凝,再進入固化車間進行機械壓榨處理,進而實現泥水分離,最終形成泥餅,用作礦山修復用土。還有一部分淤泥會輸送到水上排泥場,通過土工管袋脫水固結技術,用于湖濱濕地帶修復。

治源才能治本。實際上,早在巢湖綜合治理工程啟動之初,便確定了“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在前不久出臺的《安徽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更明確,巢湖綜合治理將聚焦“四源同治”多點發力。

整治“點源”污染,合肥市85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出水標準一級A以上,城鄉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整治“線源”污染,以河保湖,全面推進清水型河流保護性治理工程,對入湖重污染河流重點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整治“面源”污染,開展城市初期雨水調蓄工程;巢湖流域水環境一級保護區內養殖場全部“清零”;流轉土地12萬畝推廣水稻綠色種植,2021年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整治“內源”污染,建成藻水分離站5座、藍藻深井處理裝置3座,擁有3艘移動磁捕船;持續推進巢湖禁捕和增殖放流,取締拆解5223艘“三無”船舶,3464艘有證漁船全部注銷。

藍藻防控讓群眾看得到變化

家住濱湖新區萬達攬湖苑的市民鄒德銀,平日里喜歡帶孩子到巢湖邊散步游玩,孩子們也喜歡到岸上草原踢球、放風箏。往年暑假氣溫高,巢湖藍藻暴發,氣味難聞,她都帶孩子回六安老家待上一段時間。“這兩年已經明顯改善,特別是去年夏天,竟然沒有聞到臭味了,今年夏天我們打算繼續留在合肥。”

一直以來,巢湖治理最難是治藻。2021年入夏后,合肥市調動一切資源力量,全面向藍藻宣戰,讓沿湖居民“看得到變化、聞得到變化、比較到變化”。

為了保證藍藻防控工作有效開展,合肥市建立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組建常態化藍藻防控組織機構和藍藻打撈隊伍。加大藍藻應急處置設施建設,沿湖共建成藻水分離站5座,處理能力1.8萬噸/天,建成藍藻深井處理裝置3座,處理能力28.6萬噸/天;配備磁捕船及淺水區輔助打撈船只150余艘。

同時,加強巡查監測預警,每月對巢湖湖體及環湖河流開展水質監測;每年4月至10月藍藻水華預警監測期間,每周對巢湖湖區及飲用水源地進行巡測,組織專門力量每天對沿湖藍藻狀況進行巡查,及時發布和報告藍藻巡查情況。

經過不懈努力,藍藻發生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2021年,巢湖湖區首次監測到藍藻水華時間為5月30日,與2020年同期相比,首次監測到藍藻水華時間推遲約2個月,水華發生次數、累計面積、藻密度分別下降42%、20%、32%,基本做到沿湖藍藻不聚集、無異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一步,合肥市將持續打好巢湖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到2025年,流域國考斷面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到2035年,力爭巢湖全湖水質達到Ⅲ類,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全面建成。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更靚的“最好名片”精彩呈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再添世界級名片!合肥成功入選國際濕地城市

合肥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日前揭曉,全球共25個城市獲此殊榮。其中,我國合肥、濟寧、重慶梁平、南昌、盤錦、武漢、鹽城7個市(區)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全球共有國際濕地城市43個,其中中國占13個,位居第一。

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最高、分量最重的一項榮譽,代表一個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2018年,全球18座城市獲得首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我國哈爾濱、海口、銀川、常德、常熟、東營6座城市位列其中。合肥獲此殊榮,一方面是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另一方面是重視濕地保護修復工作。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寶庫”“人類文明的搖籃”。合肥市跨長江和淮河兩大濕地區,環抱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根據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全市8公頃以上濕地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11.35%。

近年來,合肥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的決策部署,堅持把濕地保護與修復作為巢湖內源治理的重要舉措,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使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2018年,合肥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以國際濕地城市申報工作為依托,不斷加快環巢湖濕地建設,提升合肥“大湖名城”的國際形象。2019年8月,合肥市出臺創建申報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方案,積極開展申報工作。同年11月,經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考察組評估,合肥市被列入國際濕地城市遴選名單。

今年5月27日,《濕地公約》常委會審議通過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我國合肥、濟寧、重慶梁平、南昌、盤錦、武漢、鹽城7個市(區)成功入選。6月8日,《濕地公約》官網發布上述城市獲得認證的公告。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武漢舉辦,獲認證的城市將在大會上獲得授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安徽“十四五”期間將恢復天然濕地約9000公頃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恢復9000公頃天然濕地,并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同時,加強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長吻鮠、刀鱭、“四大家魚”等重要水生生物“三場一通道”等關鍵生境的保護和修復。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达尔| 壤塘县| 台中县| 孟连| 五河县| 新化县| 怀柔区| 奎屯市| 弥勒县| 保康县| 新绛县| 当雄县| 澄迈县| 十堰市| 米易县| 登封市| 伊金霍洛旗| 全南县| 海门市| 湖南省| 汾阳市| 改则县| 平遥县| 陆丰市| 大足县| 江华| 平凉市| 阿勒泰市| 安泽县| SHOW| 江油市| 社旗县| 开江县| 怀远县| 环江| 金乡县| 高尔夫| 获嘉县| 津南区|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