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為加強對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和康復服務,2022年3月14日,合肥市成立了由市民政局牽頭,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殘聯等多部門參與的精神障礙患者救治關愛工作專班。目前,該專班已初步形成精神障礙患者救治康復與關愛服務體系。
幫助緩解患者親屬負擔
“我的文化水平有限,不明白太多大道理,但我知道黨和政府沒有忘記像我兒子這樣的弱勢群體,我打心里感激。現在我兒子的情況有所好轉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時候還可以幫我干干農活。”家住合肥市長豐縣水湖鎮顏湖社區的張阿姨今年69歲,幾年前,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她的兒子孔某患上了精神分裂癥,起初張阿姨只是認為他脾氣不好,甚至求助了不少江湖郎中,嘗盡了民間偏方,但兒子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惡化。
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指導患者到合肥四院接受正規治療,同時為其辦理了精神殘疾證,申請了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每年春天水湖鎮殘疾人助理員都會如期給我打電話,提醒我申請藥費補助的時間到了,告訴我應該準備什么材料,提醒我們及時查詢補助金到賬情況,并且反復囑咐我們一定要堅持到正規醫院治療,堅持吃藥,不能放棄。”說到這些,張阿姨一臉感激。
幫助患者與家人團聚
在外流浪20年,內心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家”,卻因精神恍惚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5月12日,離家20年的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永清(化名),在市精神障礙患者救治關愛專班公安部門、民政部門、醫療機構的聯動下,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親人。永清看到80多歲的父親時,喜極而泣。據父親介紹,兒子永清于2000年外出至今未歸,家人多次尋找都沒有結果。20年來,家人到處打聽有關永清的消息,從未放棄,全家人都非常掛念永清,特別是年邁的父母。
目前,合肥市共收治“三無”流浪精神障礙患者、三級以上風險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58人;針對這個群體中滯留達到3個月的報公安部門申請落戶,近三年已累計安置35人;充分利用人像識別、DNA數據比對等手段,累計幫助包括精神殘疾人在內的500余名流浪人員回歸家庭。
定期入戶開展精神關愛
年某28歲時由于外傷造成性格偏執,非常暴躁,存在人格障礙,有多次打砸、傷人記錄,和母親、兄弟姐妹關系緊張。如今,母親年事已高,無力對其監護,其哥哥和妹妹也在外地,拒絕對年某負責。
合肥市精神障礙患者救治關愛專班成立后,得知此個案,主動與其戶口所在地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綜治辦取得聯系。經綜治辦介紹,年某是本區域最令人頭疼的一個患者,整天惹是生非,國家該給其享受的政策,如補助、廉租房都配齊了。但由于沒有一個人愿意出面辦理相關手續、履行相關監護責任,年某長期缺乏監護,哪怕是被送至專業醫療機構救治,也由于其監護人的問題,無法長期治療。
救治關愛專班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再次與屬地綜治部門、公安部門、民政部門一起制定了以做其親人思想工作、讓其親屬承擔監護責任為主的策略,經過長達2個小時的討論商談,闡明政策,動之以情,化解誤會,言明利弊,最終達成其直系親屬出面擔當監護人配合醫療機構對該患者進行收治監護。
為最大程度避免精神障礙患者對自身、家庭和社會造成傷害,市精神障礙患者救治關愛工作專班組建由監護人、轄區民警、精殘醫生、民政專干等參與的精神障礙患者關愛小組,將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納入依法自治事項,定期開展入戶走訪,對轄區內重癥精神障礙患者登記造冊,與專業志愿者一起,定期入戶開展精神關愛等服務。
周俊 趙姝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