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目標任務,積極打造便利、公開、透明的一流營商環境。按照安徽省委網信辦開展“營商·商贏”網絡主題宣傳的部署,安徽網今起開設專欄,聚焦各地各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服務企業發展的創新舉措、典型經驗和感人故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從壓縮政務服務事項,到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在合肥,企業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帶來的便利。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近年來,合肥市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謀發展之“進”,精準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在肥創新創業主體見證“合肥速度”、感受“合肥溫度”。
創建平臺 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2020年9月,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作為首批入駐該中心的企業,主營定制化時尚產品出口的安徽梵海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成為中心服務升級的受益者之一。
“在資源對接、信息傳遞、通關報關方面,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支持和服務?!惫矩撠熑吮硎荆倭撕箢欀畱n,企業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目前,該公司產品已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逐年遞增。據了解,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建設了線上、線下兩大服務體系,已為1500余家省內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服務,入駐跨境電商配套及運營企業50多家。
這是合肥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合肥市堅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先后獲批建設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服務貿易試點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進口貿易示范區,成為同時擁有4個國家級開放品牌的4個省會城市之一。外資外貿持續增長,49家境外500強在肥投資,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超17%,總量躍居省會城市第8。
為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合肥市聚焦保障市場主體平等參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出更多有助于放寬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的改革舉措,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開展惠企政策直達服務,發布兩批共22項“免申即享”財政政策清單,截至目前,共為1358戶國家高新企業、22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6家眾創空間兌現政策資金3.02億元。出臺《合肥市區高壓中小微民營企業外部電力接入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省內率先實現1250千伏安及以下企業投資至用地紅線,用水用氣推行零跑辦、零資料、零投資的“三零”模式,切實降低企業要素成本。
創新政策 企業辦事更高效
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波林股份)總部位于合肥市高新區,根據計劃,公司在高新區的新廠區項目要在今年4月開工建設。然而,在前期辦理環評的過程中,環評文本編制過程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導致進度緩慢。
得知企業遇到的問題之后,高新區環保部門進行了多方協調,并告知企業,高新區依托安徽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深度銜接“兩證合一”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探索環評審批改革?!拔覀冇龅降膯栴}正好符合政策范圍,僅在一天時間內,項目環評備案就完成了,這個速度確實讓我們驚喜,公司也成為這一政策的首批受益單位。”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許靜感慨道。
據了解,“兩證合一”改革破解了企業反復提交審批資料的難點,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全省生態環境審批制度改革提供先進經驗。近年來,合肥市聚焦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進一步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平均申報材料減少到2個以下,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度不斷提升。
不僅如此,企業開辦實現“掌上辦”“分段辦”“零成本”;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平均辦理時間壓縮到53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70日)、工業項目全流程平均辦理時間壓縮到36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40日),比國家要求時限縮短1/3以上;實行“標準地”改革,簡易低風險項目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拓展“非接觸式”辦稅,全市95%以上主要涉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如今,營商環境對市場主體的磁場效應逐步顯現,合肥市市場主體已突破130萬戶。
創優環境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制定出臺《合肥市優化營商環境若干規定》《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規章……近年來,合肥市推動地方立法與改革實踐同步,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統一全市隨機抽查工作平臺,將全市54萬戶企業和8367名監管人員全部納入,分類建立隨機抽查“兩庫”,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搭建“信易貸”平臺,推進信用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平臺注冊企業突破13萬戶,授信總額突破500億元。積極開展政務失信治理工作,將因法院判決不執行、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拖欠農民工工資、“新官不理舊賬”等依法依規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作為政務失信治理重點,建立防范和治理政務失信的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合肥市始終堅持創新這一國策,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全社會關注創新、支持創新氛圍與日俱增,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3.52%,居省會城市第3位。年度國家十大科技重大突破合肥獨占四席,11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行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接近翻一番,總數達4905戶;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首次突破千戶大關,總數達4528戶,三年實現倍增;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總數達13家,居省會城市第2位。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下一步,合肥將以“比學趕超”的勁頭,錨定更高目標,拿出更實舉措,開展營商環境迭代優化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