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老舊小區改造、優化營商環境、安置點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肥西縣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始終,面對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各領域民生實事“全面開花”。2021年,肥西邁入“千億縣俱樂部”,站在這一全新出發點,肥西縣將繼續做實、做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俯下身子為群眾服務,真心實意解決難題,擦亮千億縣的幸福底色。
潭沖河生態綠廊穿城而過。
以“新”換“心” 老舊小區改出美好生活
每一處老舊小區都曾驚艷過時光,如今,卻不可避免地成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陣痛”。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肥西縣將老舊小區改造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把老舊小區改造改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在肥西縣文苑小區,發黑霉變的墻皮被一點點剝離、“牛皮癬”小廣告被一點點清除,居住環境煥然一新;劉恒建在肥西縣人武部小區住了20多年,“小區老年人偏多,地基最好一次性開挖,還希望增設一些便民服務設施和休閑設施”,讓他驚喜的是,自己的這些改造建議很快就被社區采納了……
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9億元,完成48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9.1萬人;2022年,全縣將繼續推進城關地區老舊小區小巷綜合提升改造工程,計劃對288個老舊小區進行集中統一改造,居民們將迎來新的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如何更好地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又一道思考題。和以前相比,上派鎮金星和園小區的公共區域內再也看不到垃圾堆積了,這一改變源于上派鎮創新物管新模式:將31個回遷安置小區和44個商住小區全部劃歸上派鎮物業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成為肥西縣探索老舊小區改造與管理同步提升的典型案例。肥西縣通過建立健全鄉鎮、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多方議事協調工作機制,推動建立老舊小區后續長效維護及日常管理工作機制,真正做到百姓得實惠、城市煥新顏、發展添動力。
公園對面,我的家。
惠企利民 營商環境做足“加減法”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土沃則稻香。近年來,肥西縣精準把脈企業需求,推出多項務實舉措,涌現出一個個鮮活案例。
“近期受疫情影響,我們在寧波過不來,但是項目已簽約想盡快落地怎么辦?”“我們公司對施工許可證報建環節不是很熟悉,想請你們幫忙行不行?”在肥西縣政務服務中心,領代辦員們常常收到這樣的企業咨詢。今年年初,肥西縣政務服務大廳正式掛牌“重大項目全程領辦代辦窗口”,為全縣產業類投資項目提供從政策咨詢到項目報建全流程免費領辦、代辦服務。
以往,企業要想拿到不動產證通常需要一至兩個月,而對于均勝汽車安全系統(安徽)有限公司來說,從簽訂土地掛牌出讓《成交確認書》到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僅用了半個工作日,這樣的辦證效率讓企業負責人既驚喜又意外。肥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交地即發證”工作,實現了交地與領證“零時差”,有力地促進企業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肥西縣全面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解讀和宣傳,暢通企業獲取政策信息渠道,推進各項惠企政策最快速度宣傳到位。梳理細化各類交易事項服務事項43項,嚴格落實“容缺辦、限時辦、一次辦、馬上辦”。通過研判企業需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與此同時,各項惠企政策“遍地開花”。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肥西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出臺,推出了獎補資金總量高達10億元的“黃金100條”,重點圍繞自主創新、先進制造業、建筑業、現代農業、金融業、服務業等板塊,進一步創新支持方式,謀求突破發展“瓶頸”,不斷增強縣域經濟活力。
豐樂鎮曹祠村安置點小區
住有所居 回遷安置“安身”又“安心”
充滿煙火氣的楊桂塘市場是肥西縣最大的菜市場,也承載著許多老肥西人的記憶。2022年2月24日,楊桂塘市場大棚正式集中關停,進入征遷程序。
楊桂塘市場改造是肥西縣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肥西縣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堅持新城區建設和城市更新雙輪驅動,啟動新一輪征遷工作推動城市更新,傾心摹畫城區面貌和品質的未來圖景。2021年度,全縣啟動31個征遷項目,共完成征遷拆除任務163.41萬平方米。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環,安置點建設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肥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政府“走心”讓群眾“暖心”,用心、用情、用力托起百姓“安居夢”。3月8日上午,豐樂鎮曹祠村整村推進安置點迎來了新住戶,很多群眾一大早便來到這里,排好隊等待搖號分房。豐樂鎮方橋村、安淮村整村推進方橋安置點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安淮村村民殷先勝即將安置在這里,看著敞亮明亮的樓房,他不禁發出陣陣感嘆。這樣的幸福場景,在肥西已然成為常態。
為保證安置房建設品質,肥西縣在安置房建設中探索出“化零為整”、打包代建的新模式,通過將散布在縣域內的各個零星安置房進行整合匯總,統一打包給“品牌響、資質硬”的大型國有企業進行項目代建。與此同時,外修配套,將安置點選址在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黃金地段”,交通路網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通過“內外兼修”,有效化解“安置難”,助推實現群眾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
2021年,全縣共交付12個安置點,4.7萬群眾喜遷新居;2022年計劃交付安置點21個,力爭2年內基本解決“安置難”問題。如今,一幢幢安置房在肥西拔地而起,切實托起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夢。
項目加持 民生工程托起百姓“笑臉”
在上派鎮潭沖河以南片區,肥西縣中醫院新區項目主體結構已封頂,計劃今年12月底前竣工,比合同工期提前5個月;站前路與青龍路交口西南角,肥西縣首個工人文化宮項目正在進行地下室二層結構內架施工,計劃今年年底前竣工,比合同工期提前2個月……諸多涉及民生領域的重點工程按下“加速鍵”,掀起了肥西縣大建設的新一輪熱潮。
為民辦實事,就要事事有著落、件件得民心。近年來,肥西縣緊緊把握民生脈搏,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多措并舉推動民生工程圓滿收官。2021年,在肥西縣實施的30項民生工程中,資金類項目21項(與工程類交叉3項),工程類項目12項。新的一年,肥西縣各項重點項目全速開啟,在提升城市能級的同時,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青年路是肥西縣主城區南北向的通行次干道,2021年3月以來,青年路分三段陸續改造放行,打通了主城區通行的毛細血管循環。公益性項目建設同樣喜事連連,肥西縣醫院二期感染樓提前完工投入使用,病房樓、科研教學樓等主體工程已封頂,預計2023年春節前全部完工。作為全省重大建設項目之一的復旦兒科安徽醫院,也在加速推進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管理、技術、品牌的“平移”。
為扎實推進民生工程,肥西縣建立了聯絡員制度,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并建立健全“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辦”工作機制。縣政府定期聽取民生工作匯報,及時協調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落實民生工程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做到及時申請、適度超前撥付。同時,邀請縣鄉人大代表對全縣民生工程進行督查,聘請義務監督員對各項工程進行監管。2022年,我省創新民生工程建設模式,實施20項民生實事,肥西縣將扎實宣傳20項民生實事,并積極實施涉及本縣的民生實事目標任務,以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周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