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日前,隨著抗原自測產品在國內的推廣,早早研發出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并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的安徽瀚海博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從合肥高新創業園成長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抗體藥的研發和生產。在董事長汪國興的帶領下,瀚海博興希望研制出老百姓買得起的“抗癌藥”,用生物技術保障百姓健康。
科大校友創業 致力于抗體藥研發
瀚海博興董事長汪國興出生于安徽無為的一個農民家庭,從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專業畢業后,這位師從吳緬教授、多篇論文在權威雜志上刊登的優秀學子,前往上海一家醫藥公司工作。雖然事業順風順水,但汪國興一直都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將把自己的技術轉化為產品,用自己所學來造福社會,服務萬千百姓。
2012年,中國科大先研院在合肥揭牌成立。作為科大校友,汪國興感受到國家對創新創業的召喚,倍感振奮,萌發了回合肥創業的念頭。2013年,汪國興創辦了安徽瀚海博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經過不到一年的的摸索,瀚海博興明確了公司的使命和目標,就是從事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致力于抗癌新藥“PD1抗體”的研發和臨床實驗。
抗體藥物是由抗體物質組成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激發機體自身免疫能力來抵抗外來物質。在癌癥治療領域,傳統的放療、化療等方法,雖然直接殺死腫瘤,但正常細胞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機體其實是有自己的監控防御免疫系統的。
瀚海博興致力于研發的“PD1抗體藥”,其作用在于喚醒機體對抗腫瘤細胞的免疫能力。這類藥物屬于靶向藥,就像導彈一樣設定目標,直接作用于患處。汪國興在介紹抗癌新藥PD1時說:“如果說腫瘤細胞就像一位四處狂舞亂劍的人,那么它手中的劍就是PD-L1,會使得腫瘤細胞迅速分裂繁殖,逐漸增大。而PD1抗體的使命就是從腫瘤細胞手中奪下這把劍。它能阻止PD-L1與PD-1結合,腫瘤細胞失去了護身符,就好像裸身面對外界,從而遭受人體淋巴細胞的免疫襲擊。”
從“單抗”到“雙抗” 研制多款抗腫瘤類抗體藥物
2017年,瀚海博興獲得合肥高新區1000萬元的產業投資,加速其研發速度。而公司也從“單抗”藥物研發,增加了“雙抗”的研發。“雙特異性抗體擁有兩個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可同時作用于靶細胞和功能細胞,進而增強對靶細胞的殺傷力。雙抗藥物有點像是我們平常說的聯合用藥。”瀚海博興總經理劉睿說。
劉睿說,與單抗相比,雙抗的治療效果更好、綜合成本更低,“2017年以后,我們就開始用單抗、雙抗兩條腿走路。”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瀚海博興依托自建的高質量抗體研發平臺,研制出多款抗腫瘤類抗體藥物。其中,二代PD1單克隆抗體可以有效治療多種實體腫瘤,具有高純度、高親和力、低成本、獨立知識產權等優勢。而抗VEGF-抗PD1雙特異性抗體是一種可以同時結合兩種不同抗原的特殊抗體,具有高親和力、低生產成本并能特異性識別兩種靶點等優勢,已獲得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專利授權,創新性國內外領先,極大提高了抗腫瘤效果,屬于一種高產、高效、低價且普惠的新型抗癌產品。
而瀚海博興也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高新技術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先后獲得“國家基因檢測應用示范中心”“合肥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際研發服務外包創新平臺”等稱號。
“做癌癥患者用得起的抗體藥”
這些年來,瀚海博興就在合肥高新區埋頭苦干,努力攻克抗體藥研發的各種難關。而2020年初爆發的全球新冠疫情,讓瀚海博興以另一種方式,走進了公眾視野。
疫情爆發后,瀚海博興積極參與抗疫行動,成功研發了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實現快速、高效、更早檢出、現場辦公和高通量排查的目標。兩年來,瀚海博興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已獲得CE認證、FDA認證,并進入國家商務部出口白名單,出口歐洲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如今,瀚海博興正在申報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國內上市注冊證,并有望在未來助力中國抗疫。
不過,對于瀚海博興來說,抗癌新藥的研發、臨床實驗、上市,才是企業更重要的使命。而在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資金和多年的努力后,企業也將在2022年迎來重要的里程碑,“按照計劃,今年我們的雙抗類抗體藥將進入臨床階段,如果順利,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將能夠上市。”
劉睿說,這些年來,公司也很感謝高新創業園等單位的支持,“他們對瀚海博興所處的生物醫藥賽道非常重視,也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包括政策咨詢、研發場所、人才引進等,都給了很多幫助。尤其是在企業運營商,高創的系列培訓,給我們很多啟發。”而汪國興也表示,在企業創立初期,安徽省青年創業引導資金就給予瀚海博興40萬元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這‘第一桶金’保證了我們產品研發的及時跟進。”
在所有創新創業中,創新藥的研發,幾乎是最為艱辛的賽道。這條賽道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也需要參與者耐得住寂寞,在有時仿佛看不到頭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汪國興說,瀚海博興會一直牢記公司創立時的初心,做癌癥患者用得起的抗體藥,“讓生命更健康,讓生活更美好。”
葛心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