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一筆一劃,有模有樣,用畫筆涂畫著他們心中的理想.....4月2日,“世界自閉癥關注日”這天,50多位“星星的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通過繪畫傳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據了解,自閉癥也稱孤獨癥,在安徽登記在冊的孤獨癥兒童有4萬人,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這50多位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合肥市政協委員沙沙作為這家兒童康復中心的負責人,她說,“融合是讓我們接納不同、體會多元。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對孤獨癥人群多一些包容,不要排擠和孤立他們,他們只是有些特殊。”
桐桐曾是這家康復機構的一位學員,如今能夠進入小學正常上課,很大程度得益于及時的康復治療。在她2歲時被確認為自閉癥,這讓她的家人既心疼又無奈。“那個孩子剛來的時候,是沒有語言社交能力的,但她的認知能力(智力)這方面并不差。”沙沙告訴記者,針對這些孩子,可以通過長期的教育干預和行為矯正,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經過兩年的康復治療后,桐桐明顯提高了很多,一直到后來可以像大多數孩子一樣走進校園。雖然距離正常的生活能力還有很大差距,但對于他們而言,每向前走一步,收獲的進步將不止一步。
目前,自閉癥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而對自閉癥兒童進行繪畫藝術治療,可促進自閉癥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認知功能的恢復。沙沙介紹說,繪畫是他們平時康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繪畫,能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能適當感受到孩子們的內心表達。對老師來說,這是了解一個學生特征、細節及行為習慣的方法,也是對家長的一個指導方向。
采訪中沙沙也提到,特殊教育是實現公平、傳遞愛心的事業。“我們希望能夠讓社會上的人開始認識他們,然后關注、理解他們,最后慢慢接納他們。”她說,如果在公眾場合看到有孩子吵鬧,或者表現出不一樣的行為,大家應該給予包容。目前,作為政協委員的她也會建言獻策,呼吁成立特殊教育集團,“多年來,家長和孩子們苦于求學無門,年復一年積壓在康復機構,多年如一日做著學齡前的康復訓練,這樣既不利于殘疾兒童接受適齡義務教育,也不利于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健康發展。”她建議,合肥市特教學校可以聯合各縣區特教學校,成立合肥市特殊教育集團,以實現合肥市殘疾兒童就近就便接受義務教育的愿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