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黨委書記這個崗位上,孟霞已經干了近七年,她是居民口中的“孟大姐”、“小孟”、“孟阿姨”。自孟霞接手竹蔭里社區工作以后,她心系居民,善做實事,先后被評為合肥好人、合肥市優秀調解員、合肥市優秀志愿者、安徽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改造小區“垃圾堆”,讓它變身居民休閑好場所
今年49歲的孟霞,擔任竹蔭里社區黨委書記已經第七個年頭。在社區管理工作中,孟霞善于動腦筋,她不喜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接手之初,她就提出應該組織起專業化和制度化的社區管理方式,她結合社區實際,摸索并建立了集精細管理、多元服務為一體的基層網格化管理服務新模式。
西園新村是竹蔭里社區內的一個老小區,在該小區的東北角,有一塊3000多平方米的“小花園”,因無人維護,漸漸的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孟霞注意到此狀況后,經社區黨委多次協調,爭取到了改造經費。但沒成想,改造公告一貼出,卻遭到了居民的強烈反對。“當時居民對改造有些誤會,怕改成了停車場或其它商業場所,也覺得這些大樹被砍掉有些可惜。”孟霞了解到居民的質疑,一方面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地上門解釋,一方面召開居民代表會議,收集大家的意見,與施工方進行溝通。
隨著社區文化廣場改造工程的完成,原先的“垃圾堆”,變身為環境優美的休閑場所。三位當初反對最強烈的老人親自將一面寫有“為民者,民敬之”的錦旗送到社區,交到孟霞的手中。孟霞用事實和效果,打消了居民質疑的聲音。
孟霞入黨十四年來,扎根基層,沉到一線,她常說,自己的工作秘訣就是四個字——“全心全意”。在孟霞的努力下,竹蔭里社區屢獲殊榮,曾被評為安徽省三星級志愿服務廣場、安徽省文明單位等,還連續多年通過“全國文明社區”復核。
3個月進行27次調解,調和一起家庭矛盾糾紛
孟霞還是合肥市優秀調解員,常穿梭在轄區內的幾個小區里,大家見了她總會微笑著和她打招呼。“孟大姐”、“小孟”、“孟阿姨”,這是大家對這位“能管事”的帶頭人的稱呼。
2021年夏天,孟霞調解了任上最長的一次調解工作。孟霞回憶說,事情涉及家庭矛盾和房產買賣糾紛,房產是男方財產,但女方也曾出錢裝修,婚后,兩人生有一個孩子,后來,女方因為經濟問題獲刑,女方父母帶著孩子居住在房子內,男方因經濟拮據,想要賣房還債。男子與女方父母一直未能協商好。孟霞介入調解后,先后花了三個月,調解了27次,才讓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后來老人同意賣房,但男方需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這樣雙方才談攏。”孟霞一直盯著此事進展,直到最后,房屋買賣成功,老人拿到補償并搬離小區。后來,老人還為孟霞送來了錦旗,感謝她為老兩口爭取權益。
“調解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是像婆媳關系不合、鄰里糾紛、夫妻感情矛盾、財產紛爭等這些問題,首先得注意傾聽,再注意勸導換位思考,最后找準病根,對癥下藥。”孟霞說,調解工作中將情、理、法相互統一、協調,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鄭婷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