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每隔5天,他就會雷打不動出現在菜市場各個攤點前詢問價格。數字很枯燥,但是他知道背后是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籃子。他十七年潛心鉆研CPI調查,成為多個調查業務交流群的群主。
他叫李堂艷,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消價處處長,大家更喜歡叫他“堂主”。2004年7月從事消費價格調查工作以來,李堂艷和同事一道將合肥調查隊消價業務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用實干助力“皖美國調”建設創新出彩。
消費價格調查工作細致而繁瑣,一環緊扣一環;各種統計指標林林總總,不僅讓外行人迷糊,統計人也一時難以掌握其中訣竅。2004年李堂艷通過招考成為合肥調查隊消費價格處一名工作人員,開始的工作就是負責每5天調查菜市場的食品價格。柴米油鹽肉蛋菜,這些本來應該是家庭主婦關心的話題,沒想到卻成了一位小伙子整天的工作。
“那時負責菜場采價,每月逢5逢10的日子都要到菜場采價,沒多久經營戶老板就認識我了,因為我只問價格不買菜,所以他們嫌煩,對CPI調查工作不怎么支持。”于是李堂艷開始從自身尋找原因,后來經調查才明白,攤主最煩一大早只問價不買菜的主。為了提升調查對象配合度,李堂艷采價時就會就手買點菜帶到單位。每次采價后恰逢上班時間,李堂艷只好提著菜去上班,在電梯里遇見同事都會和他開玩笑,“一大早就把菜買好了啊!”、“小李將來真是一位模范丈夫!”
由于CPI調查專業的特殊性,因為CPI采價、審核、年度初始化等工作,李堂艷義務加班加點不下40天,特別是為了做好CPI年度初始化工作經常是連續奮戰三四十天不休息。正是17年來的滿腔熱忱,勤于思考鉆研、勇于創新,李堂艷逐步成長為調查系統CPI調查業務全國知名的專家,也成為同事們口中的“堂主”。幾乎每年都受邀在全國流通消費價格調查培訓班上授課,參與多輪CPI基期輪換程序測試與操作培訓。作為全國CPI調查群管理員,李堂艷10多年來始終熱心解答全國各地同仁的疑問問題。
疫情期間,李堂艷在老家湖北赤壁市農村的家中待了2個多月,汽車、火車等交通全部停運,無法及時回來上班,只能通過電腦、手機遠程審核價格數據,給同事們解答疑難問題。后來短暫解封時,李堂艷輾轉多地,先是從赤壁坐汽車往南走到湖南岳陽市高鐵站上車,再路經赤壁、武漢……最后全程閉環到達合肥,在家居家隔離了半個月后,4月1日才正式上班,因為一直被關在家,李堂艷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已經對休息沒了概念。
2020年7月份,合肥地區的洪災導致部分市縣農業設施損毀嚴重,為了了解災后重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李堂艷深入廬江、肥西縣有關鄉鎮調研災情,與種養殖戶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撰寫調研報告供地方黨委政府決策參考;2021年10月,李堂艷針對菜價大幅上揚寫的調研報告,也被合肥市政府采用。
因為業務能力突出,李堂艷先后獲得國家統計局共和國優秀基層調查人、全國統計系統先進個人、安徽調查先進工作者、安徽調查系統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項榮譽稱號。
趙紫偉 耿天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