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8日上午8時8分,隨著合肥文忠路高架01標項目首跨鋼箱梁緩緩升起,文忠路鋼箱梁頂推作業順利拉開序幕,這也是合肥市高架橋梁首跨地鐵、并運用BIM等計算機智能控制技術在市政橋梁施工的首次實踐。
據了解,首次頂推鋼箱梁長51米,重約1000噸,在14組375噸千斤頂的頂升下,開始作業,整個頂推施工將持續約60小時。
文忠路高架跨越新海大道、天水路、澮水路3個地鐵站,考慮到作業精度、安全管控等要求,該項目自開工便成立了智慧工作室,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練,確定5聯鋼箱梁上部結構采取步履式頂推施工方式,總計頂推鋼箱梁總重達 1.25萬噸。
為確保地鐵3號線安全運營,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組織安徽路港公司等參建單位在作業前多次運用BIM技術模擬演示,對鋼箱梁不等寬、重心高在吊裝、推進過程中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反復推敲,從而確定了最終方案——"7+4+82"作業法,即7軸雙底座支架+4泵站單界面同步頂升+82米長距離連續頂推。該方法既減小了鋼箱梁結構變形,又提高了跨地鐵車站頂推施工效率,從而使鋼箱梁在頂推施工狀態下的線型、撓度均能滿足規范要求,充分保障施工安全和精度。
為精準控制鋼箱梁頂進速度及方向,該項目運用計算機控制體系對千斤頂行程信息分析計算,向液壓動力系統發出動力指令,相當于給頂推施工加上了AI人工"大腦",為鋼箱梁實現大跨度、高精度、自動化頂推提供了設備及技術保障。
此次首跨鋼箱梁頂推成功,開創了合肥市緊鄰運營地鐵高架橋施工鋼箱梁頂推技術應用的先河,為跨越地鐵車站鋼箱梁頂推施工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
劉燕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