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微信號消息,建成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六中新校區、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中心圖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重點項目;全年大建設投資力爭突破1000億元;完成征遷面積力爭保持千萬平方米以上……日前,市城鄉建設局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
掀起新一輪大建設熱潮
持續提升城市能級,補齊民生短板弱項,全年大建設投資力爭突破1000億元,完成征遷面積力爭保持千萬平方米以上。
推進“時鐘”型鐵路樞紐體系建設,加快大外環高速建設;
確保實現軌道交通5號線北段、1號線三期工程開通運營,力爭實現2、3、4號線延長線土建工程收尾,穩步推進6、7、8號線一期工程及機場S1線工程建設;
構建“五橫七縱多加密”快速路網,實現暢通二環全線貫通,建成方興大道(汕頭路-南淝河路)等快速路,加快宿松路、金寨路、合六路等快速化改造;
提供更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建成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六中新校區、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中心圖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重點項目;
持續提升城市水環境,建成鐘油坊等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日;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新建排水管網200公里。
全面啟動城市更新
印發《合肥市城市更新工作暫行辦法》,聚焦“一鎮三片+N點”,打造城市更新“樣板間”。
開工建設園博小鎮,與園博園“整體規劃、整體建設、整體運營”,打造全國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開展老合鋼片區更新改造,結合工業文明保護和產業空間打造城市新型產業園區;
啟動老城片區“減法”行動,盤活存量閑置資產,降低老城區老舊建筑密度,提高老城區的通透性和舒適性;
推進衛崗王衛片區整治更新,探索“軌道TOD綜合開發”與片區改造相結合,切實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同步實施一批更新項目,加快電機廠、大窯灣等片區整體更新改造,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中片區、拱辰街二期等項目綜合改造提升,啟動全民健身中心、市府廣場區域、拱辰街三期、服裝原創設計基地等改造工作。
持續推進三個專項行動,實施打通“斷頭路”項目30項,治理擁堵點15處,新增停車泊位約9萬個,新增充電樁約8000個。
加快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補齊老城區短板弱項,加快片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鄉建設發展質量再上臺階;
開展消防無水小區改造、大市場整治攻堅行動,全面摸清改造底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年內完成60個消防設施已驗收未移交小區改造任務,力爭完成所有大市場搬遷項目的方案制定;
改造64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設施,切實解決城市供水“最后一米”的安全問題;
加快五大片區建設,建成廬州大道、小蜀山東路、新G206連接線(三國城路)等片區重點市政道路,開工建設青海路、龍崗路、南苑路等;
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功能,提升改造鄉鎮老舊學校、衛生院等公共場所,高標準建設一批衛星鎮、特色鎮;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全年計劃改造農村危房230戶,動態消除C、D級危房;
加強老村落、老建筑保護修繕,規范農房建設管理,不斷美化村莊建筑風貌。
建立城市安全智慧化保障體系
全面總結評估城市生命線一期、二期項目,制定完善相關標準,謀劃三期項目建設,完成高風險區域燃氣監測預警,實現市縣重點區域監測全域覆蓋。
建成磨墩水庫至七水廠原水管、四水廠遷建、五水廠污泥干化等工程,力爭實現環城天然氣高壓管線全線閉環運行,加快推進龍河口引水、六水廠提升改造、廬江龍橋LNG儲氣調峰設施、新能熱電聯產等項目建設;
常態化開展市政路橋探測檢測、懸掛綠化更新、照明設施養護、病害窨井整治、占道電桿遷改等工作,進一步配強應急保障力量,完善全市市政設施數據庫;
持續開展內澇隱患點排查整治,強化流域洪澇和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建立健全城區水系、排水管網與周邊河湖庫等聯排聯調,注重市區(縣)聯通聯動,實現城市防洪快速反應、精準調度;
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監管,開展建筑施工安全集中整治。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