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27日,在位于安徽合肥巢湖湖底42米的湖光路電纜隧道內,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工作人員王謀暢等利用局部放電、紅外測溫等科技儀器,對運行中的高壓電纜進行帶電檢測工作。
正值“春節保供電”的關鍵階段,電纜運檢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按照排定計劃,對全市重要電纜線路進行周期性特巡,及時掌握真實運行狀態,同步解決問題隱患。
巡一遍湖底電纜耗時一小時
2020年,由于新建設的巢湖大橋與110千伏西銀線、巢旗線等多條城市供電“動脈”路徑重合等原因,當地政府和合肥供電公司共同合作,與巢湖大橋同步規劃和建設了110千伏湖光路湖底電纜隧道,將此前位于湖面上方的高壓線路遷改入內。供電主動脈入地運行后,其受天氣、外破等外部影響降至最低,不僅大幅提升供電可靠性,同時增強了土地利用價值。
臨近新春佳節,合肥供電公司進一步加大供電保障力度。當日,在電纜運檢中心負責人關少卿的帶領下,6位工作人員們利用多種科技儀器,對這條湖底電纜主動脈進行全面特巡。
在現場可以看到,湖光路電纜隧道入口就在距離大橋直線距離數十米的位置。順著狹窄而蜿蜒曲折的樓梯盤旋幾周,再換乘一部小型電梯一直向下,就來到了湖光路電纜隧道,眼前突然出現的情景讓人驚嘆。
幾乎正圓型的電纜隧道直徑達3.5米,像極了縮小版的地鐵隧道,高壓電纜整齊的布置于墻壁兩旁的金屬構架之上,一直延伸至遠方。在探照燈的照射下,隧道內部散發出明亮的光芒,像極了科幻電影內的情形。
“走在這里,誰能想象得到,我們的上方就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呢?”關少卿告訴記者,湖光路電纜隧道全長780米,深度達42米,是全省最長、最深、直徑最大的電纜隧道,也是首條位于湖底的電纜隧道。
在簡單的開工會和任務布置后,當日的特巡工作正式展開。王謀暢和同事們使用著手持紅外測溫儀上,沿著通道內的高壓電纜進行測量。在遠處,還有一組同事早已架設起局放測量儀器,認真地在筆記本電腦上進行操作。
在科技儀器的輔助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特巡工作,所有電纜運行數據全部出爐。“110千伏西銀線電纜運行溫度24.7度,三相相間溫差在2度以內,所有的運行都是合格的,春節供電有保障!”王謀暢說。
地下供電主動脈已逾500公里
不僅僅是湖光路電纜隧道,時值“春節保供電”的關鍵階段,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按照排定計劃,對全市重要電纜線路進行周期性特巡,而地下的全長超過500公里的高壓電纜更是重中之重。
據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底,合肥供電公司共管轄運維110千伏及以上高壓電纜線路超過500公里,占比超過全省的65%。這些地下供電主動脈輸送著源源不斷平穩電力到千家萬戶。
在春節期間做好特巡工作同時,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將進一步深化科技運維,利用合肥電網電纜精益化管控平臺,24小時不間斷掌握全市地下電纜、重要輸電通道內高壓電纜的負載水平、主體絕緣、環境溫濕度等實時運行工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將自動發出報警,發送信息至運維人員手機上,我們值班人員會最快時間內做好應急處置,確保大家安心用電,歡度春節!”關少卿說。
李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