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進入12月以來,王磊(化名)每天下午4點后就帶著機構的幾位老師在附近小學和幼兒園擺攤,這是春季招生的黃金季,各家機構都在搶奪生源。幸運的是,機構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規模都不小,經過半個月的努力,目前來看生源已經達到了預期,這意味著王磊可以熬過明年上半年。
2021 年最熱的關鍵詞,無疑是“雙減”。從最初的惶惶,到現在初步找到了轉型的路子,王磊說,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積極適應新變化,尋找新機遇。
慶幸沒在“雙減”前擴大規模
王磊最早是一個機構的老師,積攢了一些經驗后,于6年前創辦了自己的培訓機構。機構規模并不大,主要針對附近小學孩子開展學科輔導以及美術、樂高等興趣班。高峰期學校老師有20來個,雖然之前學科輔導市場競爭激烈,但是靠著在家長中間樹立的口碑,培訓班的生源還是比較穩定。
王磊說,自己身處教培行業里,也感受到了這些年愈演愈烈的內卷,以及家長與日俱增的焦慮。以前幼兒園孩子來報名學習的較少,近兩年來幼兒園孩子家長甚至是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都來打聽美術和舞蹈的培訓。小學學科輔導上,一些家長會和老師說教的內容太簡單了,打卡的作業太少了,會打聽別的機構老師用什么教材,難度多大,然后讓他們的老師也加大難度加快進度。 “在雙減政策出臺前,整個教培行業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說他們班上每個同學都報了班。”王磊說,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上半年,他想擴大規模,已經和隔壁門面的房東說好,等10月份上一個租客的租期到了就轉給他。
“我現在慶幸雙減政策是在夏天出臺的,讓我及時打消了擴大規模的念頭。否則空置教室租金的壓力以及給新招聘老師的補償會讓我這些年的努力全部打水漂。”
轉型走上素質教育培訓路
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學科老師覺得在機構沒有辦法再繼續教學,王磊就和他們協商辦理離職,并補發一個月工資。和其他一些卷款跑路的機構比,王磊覺得自己和老師們做到了“好聚好散”。到現在,機構里還剩9個老師,業務縮減了一半。
“在減負的大環境下,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教培人更應該積極找出路。”10月份,王磊和剩下的9位老師開了一次討論會,首先明確了自己暫時不關閉機構,希望老師們能安心工作。其次就是集思廣益,確定下一步該往哪里發展。大家分析形勢后覺得素質教育在今后肯定更加受重視,體育、美術、音樂等等都會有市場,也符合孩子發展的規律。大家決定往這個方向轉型,重新印刷了宣傳海報,9位老師里面有6位本來就是從事素質教育興趣班教學的,另外兩個是從事中小學英語培訓的,讓她們轉型為學前英語培訓老師,還有一位老師進行了培訓后也開始教幼兒美術課程。因為轉型后一時沒有生源,王磊和老師們商量后決定降薪補貼學費,將培訓課的學費降低,以吸引新生源來報名。 “雖然薪酬少了三分之一,但我們的老師很支持,大家都知道現階段能撐住就是勝利,如果硬扛著不愿意降薪,結果就是關門,大家失業。”王磊說,慶幸的是有人在一直支持著他,包括以前在這里學習文化課的孩子,出于對機構老師的信任,也會介紹身邊人來報名。
未來可能嘗試“三點半課堂”
這半年來王磊經歷了很多波折,看到了很多教培負責人的苦苦掙扎。他的同行里有的還沉浸在以前學科培訓利潤是多少的回憶中,想打點擦邊球。王磊認為打擦邊球的空間基本上不大了,他的機構現在雖然利潤大幅下降,但他覺得能保證收支平衡就可以,甚至略虧也能接受。當下能挺住,自己和培訓老師們有個去處就是勝利。
“如果政策出來后就關閉機構,那就徹底沒有機會了,我堅信未來素質教育這塊還是大有可為的,只是不會再現以往全民補習的盛況。教培也不再是‘風口上的豬’隨時能上天,更多的可能就是靠我們一點點開拓、積累、維護,成為一個普通的行業,拿一份大眾化的收入。”王磊說,下一步他打算從政府購買服務著手,為學校提供課后服務,畢竟“三點半課堂”的需求也非常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曉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