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22日,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網站發布“關于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西二環(北二環-樊洼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的公示”。
公示稱,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該局擬對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西二環(北二環-樊洼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 ,公示期為5日。
項目概況:西二環(北二環-樊洼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位于合肥市廬陽區與蜀山區,總長約5.1千米。其中主線南至樊洼路,北至北二環,長約2.9千米,規劃城市快速路,道路紅線寬70米;西北二環節點向北改造合淮路1.3千米,長江西路-樊洼路0.9千米地面輔道拓寬。具體建設方案以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意見為準。本次改擴建時,生態保護紅線內不進行施工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含:道路、橋梁、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綠化景觀工程等。項目總投資297748.63萬元,其中環保投資8054萬元,占總投資的2.7%。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一)加強水環境保護。施工期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沖洗廢水采取沉淀隔油池處理后用于灑水降塵;設置棄渣排水池,棄渣在排水池中通過排水和蒸發實現固化,嚴禁直接排入河流。工程涉水路段不設涉水橋墩,一跨過南淝河。運行期間全線設置完善的雨污管網系統,道路路面徑流進入市政雨水管網。在涉及董鋪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非生態紅線內),設置橋/路面徑流收集系統,并在橋梁兩側設置收集池,確保飲用水安全。
(二)做好大氣環境質量控制。嚴格執行《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合肥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合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及文件精神。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工地周圍設置連續、密閉硬質圍擋,場區道路硬化處理等“六個百分百”相關要求,安裝視頻監控與揚塵污染物在線監測設備并與市生態環境局監控平臺聯網,推行渣土陽光運輸,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施工現場揚塵污染。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應申領環保標牌并使用達標油品,將因項目施工引起的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三)加強噪聲污染治理。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對產噪設備應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綜合降噪措施,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定期檢修,維持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避免擾民事件發生,施工機械盡量遠離環境敏感目標,在環境敏感目標附近施工時,應設置圍擋設施和臨時隔聲屏障。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的有關規定,減緩施工的噪聲影響。 應高度重視道路交通噪聲影響問題。結合沿線現狀和規劃,實施聲屏障等切實可行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運行后加強道路及環保設施的維護保養,確保使用效果處于正常水平;與公安、交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設置限速及禁鳴標志等交通管理設施;項目應預留充足經費,建立群眾意見定期回訪制度和敏感點噪聲定期監測制度,對群眾反映區段及時進行補充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完善環保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項目運行噪聲影響,確保達到本項目預測的環境保護目標值。
(四)嚴格控制施工占地,嚴禁隨意破壞綠化和額外占用土地;施工中產生的渣土、建筑垃圾等必須按照相關主管部門要求及時清運至指定地點,防止產生二次污染。施工中產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收集,送環衛部門統一處理。施工期做好生態保護工作,施工結束后,對施工臨時占地要及時進行平整或生態恢復。
(五)工程施工和運行過程中,你單位及使用單位應當按照環境信息公開有關規定,主動公開建設項目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工程設計、施工階段應進一步細化優化環境保護措施,環保投資納入工程投資概算并預留不可預見經費。
(六)有關本項目的其他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按《報告表》相關要求落實到工程設計中。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受理部門:駐合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生態環境窗口
聯系電話:0551-63537078
郵箱:hfssthjjck@163.com
通訊地址:合肥市蜀山區東流路100號合肥市政務管理局生態環境窗口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