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俗話說,字如其人。練書法可以修身養性,終身受益。”今年69歲的王書銀是一位資深的書法愛好者。他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愛上書法,曾潛心拜師學藝,多次在書畫展上獲獎。
如今,閑暇時寫幾幅字就是他的人生享受。在他的影響下,兒子和孫女也喜歡寫字繪畫。在兒子王楷眼中,父親每每揮毫潑墨的樣子最為帥氣, “兒時最難忘的親子時光就是父親練書法,我在寫作業。”
勤學苦練每天寫一百個字
王書銀是淮北市濉溪縣人,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曾教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字。在他讀小學三年級時,父親便教他寫毛筆字,王書銀對書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字寫得也比同齡人好。
王書銀堅持每天練習書法。
大學畢業后,王書銀進入工廠上班,繁重的工作并不妨礙他對書法的熱愛與追求。只要有空,王書銀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寫字。1985年,他參加“宿州市書法練習中心”專門拜師學習兩年, “每周都去上課,老師要求每天練習不少于100個大字。”王書銀回憶說,就在這兩年,他的書法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1987年,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王書銀又進入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淮北分校”學習兩年,系統學習了書法理論和專業知識,楷書功底尤為扎實。
從那以后,練習書法成了王書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楷、篆、隸、草、行書上都有不錯水準。如今,老人每天都要提筆寫字,一寫就是幾個鐘頭。 “年紀再大,天天練,也會天天有進步。”
常教導兒子要“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這是王書銀經常拿來教導孩子的話。他回憶道,兒時父親常跟他說, “字是門面,寫得一手好字別人不會輕看你。”在他看來,一手好字體現了一個人的學識修養。他經常告誡孩子,寫字如做人,練書法需要踏實認真,做人也要誠實守信。
兒子王楷上小學時,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也愛上了書法。王書銀就教他執筆、看帖、臨帖,從學習楷書開始一筆一劃,認真練習。久而久之,王楷也能寫出一手好字。 “雖然他工作后幾乎沒有時間練字,但從小練習書法對他的成長大有裨益。”王書銀笑著說,兒子從小做事就很有耐心,成績一向不錯,讀大學時幾乎年年拿獎學金,還光榮地入了黨。
王書銀。
談到教育,王書銀說,他對孩子從小就嚴格要求,家長的言傳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學習時,我就在一旁練書法陪伴,很少去看電視,也幾乎不去應酬。”王書銀說,正是這樣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孩子養成了勤奮刻苦、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我喜歡安靜地寫字,我從中得到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其他事情所無法給予的。讓墨香慰藉我的余生,這樣很好。”王書銀感慨地說,當他無聊時提筆寫字,焦慮煩悶就會一掃而空,心中充滿了寧靜和祥和。
義務為社區居民教授書法
“學了一輩子書法,退休后還想發揮余熱。”王書銀退休后,跟兒子全家住在合肥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當社區工作人員找到他,請他為社區居民公益教授書法時,王書銀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他特別注重學員的感受,都是先讓每個人選出自己喜歡的字體,再根據大家的喜好布置課后作業。
除了一周一次的固定課程,其余時間只要有人找他幫忙看看字,王書銀都會前去指導。為了帶給大家更好的教學內容,王書銀也在不斷地學習, “草書的表現力最好,楷書最講究基本功。”每逢過年,王書銀還會去幫居民們義務寫春聯。
令王書銀感到有點遺憾的是,很多年輕人不太愛學習書法,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電腦上什么字體都有,懶得再花功夫去寫。還有好多人覺得練字沒用,還勞心勞力。”王書銀說,其實不然, “書法是國粹,是寶貴的傳統文化。我鼓勵大家學習書法,終身受益。”在王書銀看來,學習書法,什么時候都不晚。如今,王書銀寫字時,他7歲的孫女也常常圍著爺爺饒有興趣地看, “我很樂意去教她,將書法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沈憲 鄭婷婷 仲名山 孫雨靜 徐靜 季云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劉旸 攝影報道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