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相繼落下帷幕,在等待成績放榜的日子里,考生心態各不相同。有的認為負壓了太久,考完應該犒賞自己,盡情地玩一回;有的則因過度擔心成績陷入焦慮、不安和迷茫。
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醫師朱麗提醒,大考結束后,考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不比考前少。考生和家長都應進行積極的心理調整,以平穩渡過"后高考、后中考"的特殊時期,更好地開啟嶄新的未來。
考完就放飛自我?
放松≠放縱
大考尤其是高考結束,考生和家長緊繃了多年的弦終于得以放松。出于心疼和補償,許多家長突然由"嚴管"變成"不管",任由孩子自由去放松。而考生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變得無拘無束,有的逐漸"放縱"自己,無節制地晝夜上網、聚會,甚至抽煙、酗酒,生活規律全被打破,傷神又傷身。
朱麗指出,放松≠放縱,考后可以適度的放松,但一定不能放縱。她建議,考生可以做一個恰當的減壓放松計劃,比如旅行、做志愿服務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某個特長,比如舞蹈、樂器等。中考生可以提前做好高中學習的準備,合理安排放松和學習的節奏。考生在放松之余,做一些自己認為意義的事,既充實了生活,又提升了自己。
家長對此也要合理引導,把握好"度",既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也要合理參與其中,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考不好總悶悶不樂?
理性看待成績,多和外界"聊聊天"
有的考生自覺發揮失常,預估成績與期望值有落差,考后情緒就比較低落,整天悶悶不樂,唉聲嘆氣,吃不好也睡不好,不愿與人交流,整日將自己關在家里,哪兒也不去。有的考生甚至性格上還會突然變得暴躁,一觸即發,讓人覺得難以理喻。
朱麗希望考生要學會理性地面對考試成績。中高考已經結束,不管怎樣懊悔也改變不了成績,不如學著接受和面對。無論中考還是高考,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經歷,是下一段目標的起點。考上重點高中和大學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
考生要主動和別人溝通交流,及時地把自己負面的情緒以適當的方式宣泄出來。志愿填報等事宜要和家長、老師多溝通,假期安排也應與家長商量。可以通過培養興趣愛好,參加體育鍛煉、公益服務等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還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來緩解焦慮的情緒。
患得患失很焦躁?
做好各種心理準備不迷茫
有的考生一開始還對自己的成績充滿期待,感覺發揮得不錯,但后來又想這想那,覺得這也沒寫好,那也沒寫完,心中越來越沒底。加上家長、親戚不斷地過問,有些考生就容易焦慮、煩躁,見什么都想發火,嚴重的時候晚上還會失眠。
朱麗表示,其實考后焦慮和考前焦慮一樣,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只是這種焦慮對于心理素質弱的考生,可能會持續加重,如果不加干預和處理,可能會引發一些心理健康問題。
對于這部分考生來說,就要提前做好考上和落榜正反兩方面的心理準備,并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如果你連最糟糕的可能性都想好了應對辦法,那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自然就會緩解。
給父母的話:
大考之后的陪伴支持更重要
朱麗強調,考后父母的態度對考生心態的影響相當大,有時甚至遠遠大于成績本身,所以家長也要適時調整心態,成為孩子強大的"避風港"。
大考過后,家長應設立客觀的心理預期,客觀分析孩子的學習、應試能力,避免因預期過高而產生焦慮、挫敗的情緒,與考生相互影響。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都要無條件地接受現實。
家長還要積極關注考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尤其對于考試失利的考生,家長的陪伴和支持尤為重要。
家長應選擇與孩子合適的相處方式,多傾聽、少干預,如果沒有建設性的意見,陪伴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很好的方式,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會和他們一起面對未來,鼓勵孩子通過規律生活和放松活動調整狀態。
此外,家長還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職業規劃,在理解的前提下參與考生的志愿填報,鼓勵孩子對未來作出合適的選擇。
最后,朱麗表示,大多數考生都能慢慢適應大考后的學習生活。但如果考后不良情緒持續的時間和程度影響到正常生活和社交,家長應及時陪同孩子前往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朱世玲 周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