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這兩天,合肥氣溫乍暖還寒。雖從氣象學上來說入春還早,不過,在這個花紅柳綠草青青的時節,采摘游已先熱了起來。趁著陽光正好的日子,挖野菜、摘草莓、摘瓜果,合肥的大爺大媽們,都提前行動了。日前,記者走訪了合肥多地,聽老年朋友們分享他們的采摘樂事。
人物一:嚴立萍年齡:70多歲
挖野菜、摘草莓,七旬大媽樂在其中
2 月24 日下午,家住合肥市竹蔭里社區的嚴立萍大媽在家收拾工具,又準備和老姐妹們出門去郊外了,這是她今年以來,第五次去郊外挖野菜加游玩了。
嚴大媽每次都會帶著兩個“神秘武器”,一把小鏟子和一個小凳子。“小鏟子拿來挖野菜,蹲著挖時間長了,就坐小凳子上休息,兩者缺一不可。”
嚴大媽說,今年合肥的天氣與往年不同,春節及其后幾天,氣溫回升明顯,能夠感受到春的氣息了。所以,往年3月才去采摘游,今年都提前到2月了。
“我們家有個小孫女,特別愛吃野菜,每次到了這個時候就讓我挖了來吃。”嚴大媽說。“不僅會挖野菜,我們也會經常去周邊摘草莓呢。”每年開春,嚴大媽都會去長豐縣或大圩鎮體驗草莓采摘游。“雖然摘的草莓價格比市面上貴,但我覺得很值得,特別是帶著孩子一起體驗摘草莓的樂趣,這個過程就是無價的。”
嚴大媽說,退休后,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塊出門散心游玩,比悶在家里好多了。“我們有一個姐妹不喜歡吃野菜,后來有一次和我們一起去了,我們挖野菜,她就在旁邊唱歌,總能想著法子尋找快樂。那次以后,她只要有時間,都會跟著我們一起去郊外了。”
談起為什么會喜歡采摘游、挖野菜,嚴大媽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嚴大媽說,在自己小時候,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春天時,母親就會帶著家人一起去挖野菜填肚子。
“以前我們挖野菜是為了活著,現在是游玩。”嚴大媽說,野菜還是那些野菜,但目的卻大不相同了,也是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
人物二:龔維鐸年齡:70歲
春天適合采摘游,還能呼吸新鮮空氣
家住合肥市無線電一廠宿舍的龔維鐸大爺,已經退休多年,而退休后旅游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是一劑重要的調味品,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春天來了,去合肥周邊農村采摘游是一個重頭戲。“就在上周我和社區里的朋友還去農村玩了,那天陽光很好,走出去,心情也很舒暢。”龔大爺說。
此前,龔大爺也跟朋友一塊去采過蘑菇,還摘過草莓。在準備采摘游前,龔大爺還會提前做一些準備,查看近幾天的天氣,規劃行程路線,想好出行交通工具等。
“采摘游要看天氣,多云天氣、不冷不熱最適合了。”龔大爺說,體驗采摘本身,比吃著現成的瓜果更有滋味。而且多出去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還能鍛煉身體。龔大爺說,平時,他還會和朋友選擇周邊較近的旅游景點,進行適合當日來回的一日游,有時候路途偏遠需要留宿時,他也會提前定好酒店。“總之,春天就是適合多出去走走的。”
□記者探訪 “頭茬草莓基本被游客摘完了”
李立全正在摘草莓
2 月21 日,合肥市區最高氣溫28.7℃,是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二月下旬氣溫榜第一名,讓人在2 月就感受到了5 月的天氣。當天正值周末,記者也駕車來到合肥周邊采摘游熱門地點長豐縣青峰嶺,探訪草莓采摘游情況。
記者到達青峰嶺時,是下午2 點左右,是一天當中氣溫較高時。在現場,記者看到了多組家庭,老少幾代人共同出游,準備去采摘草莓。
“昨天剛從無錫到合肥,閨女說周末一起來摘草莓,就一大家子一塊過來了。”今年60 歲的李立全提著一個草莓紙箱,和兒子、外孫女們一塊鉆進了草莓大棚,當時大棚里溫度頗高,不過,李立全摘得很有勁。“這還是第一次摘草莓呢,挺有意思的。”“我們也是剛從老家過完年回合肥,孫子想摘草莓,就一起出來玩了。”劉大媽帶著小孫子,在草莓棚里邊走邊摘草莓。
青峰嶺生態農場的負責人王勝向記者介紹道,每年12 月底到次年1 月初,草莓采摘基本就拉開序幕了,春節期間是一個采摘高峰期。
今年春節假期,來農場摘草莓的人員主要分成幾種,一種是在肥務工人員,響應留皖過年號召,組團前來采摘游樂。另外,則是傳統的親子游、家庭游,采摘草莓,品農家菜,還有些自己動手做大鍋飯、自助燒烤等。
家住合肥市南七街道丁香社區的湯瓊妹大媽,去年12 月底就嘗鮮摘過草莓了。“摘草莓時可以品嘗,剛摘下來的新鮮草莓,比市面上的口感好多了,能夠品嘗出大自然的味道。”
“頭茬草莓基本都被游客摘完了,2 月底3 月初,二茬草莓又會上來,到時候,又是一個采摘高峰期。”王勝說,近來天氣晝夜溫差較大,而草莓棚內溫度較高,因此,早上、上午或傍晚入棚采摘更為合適,應盡量避開中午12 點到下午3 點時段,“中午那段時間,棚里溫度可以達到四五十度,游客采摘會感覺到悶熱,尤其是老人、小孩,不建議那時入棚。”
吳煒 鄭婷婷 余亞明 劉亞萍 儲雯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