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2021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工作方案》,確定今年實施20件為民辦實事事項,內容涉及教育、健康、出行等諸多與市民緊密相關的領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開展
“三點半”課后服務
在全市小學全面開展“三點半”課后服務,按照“普惠托管”和“個性化課程”兩種模式,合理安排有需求的學生下午放學后的課后活動,解決家長接送難題。
開展“智慧學校”建設
完成418所中小學、59個教學點“智慧學校”建設,依托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決策水平,優化教育供給側服務,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建設116處健身場所
新建100個全民健身苑、6個籠式多功能健身場、10個籠式三人籃球場。
發放市民健身補貼
發放1000萬元市民健身補貼消費券,帶動30萬人次健身,促進體育消費。
增設心臟急救設備
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心臟急救設備1241套。
建設公共停車場
市區建成及在建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開工建設520廣場、合肥工業大學綜合樓、暢園新村、大眾路等公共停車場不少于15處;力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4號線伊寧路站P+R換乘停車場。
建成及在建20條斷頭路
建成及在建斷頭路20條,進一步完善城區路網結構,健全微循環,提高道路通達性。
改造82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設施
力爭用三年時間(2021年-2023年),完成222個市區未移交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設施改造。其中,2021年計劃改造居民小區82個;2022年計劃改造居民小區64個;2023年計劃改造居民小區76個。通過改造,切實解決我市城市供水“最后一米”的用水安全問題,提升供水水質和服務質量。
開展城市內澇綜合防治
新建、改建雨水管涵80km,進一步提升區域排水能力新建范拐、月光,徐涵兩座排澇泵站,流量分別為31m3/s、23m3/s,緩解包河區淝河鎮區域排水防澇壓力。
治理交通擁堵點
治理8處擁堵點,優化480處紅綠燈設置,設置5處可變車道,增設2處掉頭專用通道。
增設50處智能交通電子誘導屏
在新建道路沿線隨路建設交通誘導屏,實時顯示交通擁堵情況,提示駕駛人合理規劃線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新增或優化24條公交線路
新增4條、優化20條公交路線。完善公交線網結構,加強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銜接,擴大公交線網覆蓋面,減少公交服務盲區。
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
(一)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按照“尊重意愿、能裝則裝、應裝盡裝”的原則,為市區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加裝電梯。
(二)推進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
對全市使用年限滿15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電梯實施電梯安全評估,對老舊住宅電梯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風險能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防止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
新建或改造10座公廁
在市區新建、改造公廁10座。
新建50個“幸福驛站”
在全市新建50個“幸福驛站”,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交通警察等廣大戶外勞動者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入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愛心服務場所。
惠民“菜籃子”工程
計劃2021年全年啟動惠民“菜籃子”工程70天左右,全市200家左右惠民“菜籃子”工程定點門店參與。通過實施惠民“菜籃子”工程,讓利于民,減輕百姓負擔。
打造15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依托居民小區內已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打造15個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中心,每個單體面積不低于700平方米。為居家和社區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日托全托以及助餐、助浴、助急等“六助”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就近便利、安全放心的養老服務。
打造30個小區居民活動中心
在全市打造30個融基層黨建、協商自治、文體活動為一體的小區居民活動中心。
20個農貿市場肉菜可追溯
實現20個城區農貿市場肉菜可追溯,其中消費者可追溯豬肉信息包括生豬產地、屠宰廠、生豬檢疫、肉品品質檢驗、批發環節、農貿市場及經營戶信息等;可追溯蔬菜信息包括蔬菜產地、批發環節、農貿市場及經營戶信息等。
完成150個智慧平安小區建設
在全市可防性案件高發、安全防范設施薄弱以及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高的老舊、三無及回遷小區開展智慧平安小區建設,計劃完成150個,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