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過去五年,合肥廬陽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推動規上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高速增長,大數據、大健康、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強勁勢頭。鵬程萬里風正勁,筑夢奮進在廬陽?!笆奈濉逼陂g,廬陽區將牢牢把握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撬動產業能級提升的重要支點,以產城融合理念,加速推進廬陽北部中心建設,構建更具廬陽識別度的現代產業集群。
生態+科技 為廬陽戰新產業蓄能
與董鋪水庫為鄰,廬陽三十崗鄉依水而生。以生態底蘊扮靚綠水青山的同時,科技標簽熠熠生輝。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地點,合肥聚變堆 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最美科研圣地的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廬陽區推進“雙創”載體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建設落戶更加速了該區創新動能積聚。 再將目光移至廬陽經開區,就在不到一個月前,“中國聲谷·廬陽大數據產業園”在廬陽大數據產業園揭牌,借力中國聲谷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樣板在廬陽呼之欲出。2020年以來,廬陽區獲批 “合肥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試驗區”,廬陽大數據產業基地被評為 “合肥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廬陽大數據產業園獲評“長三 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大大提升。
未來五年,廬陽區將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健康產業、能源產業等領域積蓄力量,筑穩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廬陽經濟發展 “第三增長極”的地位。
平臺+服務 助力戰新企業強筋壯骨
思變者通,求新者勝。隨著產業的逐步集聚,如何為企業發展提供更高平臺,成為擺在廬陽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去年10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 “攜手”落戶廬陽,合力打造能源領域“航母級”研究平臺。兩所研究院將和該區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維度全面深化合作,推動全鏈條產業發展。
近年來,廬陽區通過搭平臺、建項目、聚人才,為產業發展引入“源頭活水”,中國科 大校友企業家聯合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4年以來,廬陽中國科大校友企業家聯合會運營的“IE果園”,共培育176家企業。其中國家級高企33家,入庫國家系統的科技 型中小企業93家;入駐企業先后取得各類知識產權共計1389項……高技術企業和人才 紛紛循著它的足跡來到廬陽。
放眼未來,廬陽區將結合合肥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總體布局,依托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引入一批戰略性創新平臺和科技服務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 展,立志在合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中成為先行示范區。
開放+融合 構建現代產業集群
2021年新年伊始,滿載98標箱汽車成套散件的“江淮號”專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發車,吹響了全新征途的號角。立足廬陽,合肥中歐班列打通了全省、乃至長三角重要的西向外貿通道。
開放發展,未來可期。依托合肥國際陸港等項目建設,“十四五”期間,廬陽區將爭取安徽自貿區和國家口岸開放政策,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中轉樞紐和科技健康型陸港 產業集聚區。 作為廬陽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軍”,廬陽經開區通過低效用地清理,大力引進高技 術企業,產城融合一體化穩步推進。距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僅8公里的廬陽區大楊產業園,也在加快“騰籠換鳥”,為吸引高技術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進駐并產生聚集效應騰出更大空間。隨著廬陽北部片區、西部片區建設加快,到2025年末,以廬陽經開區為 重要組成的廬陽北部中心將基本形成,與老城區發展交相輝映。
手持改革創新之筆,如今,廬陽書寫出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的一個個“驚嘆號”。今后 五年,廬陽區將一手抓金融、商貿、建筑業等優勢主導產業創新升級,一手抓數字經濟、 智能制造、大健康、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 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王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