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27日,合肥市氣溫為零下五度到零上三度,自從24日大幅度降溫后,合肥市連續幾日最低溫度都在零下。每當遇到突然降溫、大風、降雨、降雪天氣,都是街頭流浪者最難熬的時候。每到極寒極熱的惡劣天氣,也是救助站工作人員最忙碌的時候。
12月27日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跟隨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二科科長夏晨星體驗了對街面流浪人員進行慰問勸導的工作。
以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為原則
在夜間街面延伸巡查救助之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先來到了位于小蜀山附近的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疫情期間,救助站采取了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在救助站的一樓大廳門口有體溫檢測和安檢機器。夏晨星告訴我們,無論是自行到救助站的流浪人員,還是派出所等相關部門送來的流浪人員,首先都要在一樓登記處登記,經過體溫檢測后,發放相應的物資用品。記者也看到,目前在救助站的流浪人員都穿著救助站內統一發放的衣物,夏晨星說:"他們長期在街面流浪,所以本身的衣服可能不太整潔,來到救助站后,我們會統一帶他們去洗漱整理,換新發放的衣服,舊衣服如果他們想要保留,我們也會幫他們保存起來。"
救助站的居住區,分為男區、女區和未成年區域,居住區內的物品較為簡單,一個房間內有三張床,救助站會為新到來的流浪人員發放屬于自己的床具,除了住宿的房間外還有一個活動區域,既充當餐廳,還擺放了電視,能夠作為休閑活動區。救助站內有醫生每天為流浪人員進行血壓等基本檢查。比起外面零下幾度的寒風,救助站內的環境干凈又溫暖,但是夏晨星告訴我們,還是有街面的流浪人員并不愿意到救助站生活。
對于不愿來到救助站的流浪人員,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只能采用發放物資、經常慰問的方式來保證他們在惡劣天氣下的身體健康。夏晨星說:"我們救助站還是本著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不會強制他們到救助站來。"
今年已送回38名流浪人員
在救助站了解過基本情況后,夏晨星帶著我們坐上了救助車前往救助地點。在行車過程中,夏晨星也給我們介紹了今冬以來他們送回家鄉的流浪人員情況。
"我們一直秉持著四個一批原則,采取一人一策的救助方式,通過政府接領一批、親屬接回一批、醫療救助一批、勸導返鄉一批等方式,讓街面流浪人員盡早返鄉。"夏晨星介紹,今年他們已經送回了38名流浪人員,目前合肥街面上只剩幾位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員。
"這些流浪人員可能流浪的時間比較久,我們的勸導工作進展困難。"記者也了解到,除了存在疾病,思維不清楚的流浪人員,其他流浪人員大多是與家人存在矛盾,才選擇背井離鄉,不愿回去。夏晨星表示,解鈴還須系鈴人,一般家屬親自來進行勸導效果會比較好,所以對救助站來說,找到流浪人員的歸屬地、家鄉、家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今年,我們與公安系統進行了一個合作,利用公安系統的人像識別來找到流浪人員的家鄉親人,聯系親屬來進行勸導,已經有幾名流浪人員通過這樣的方式返回了家鄉。"夏晨星12月28日前往四川,送一位流浪人員回故鄉,并且與當地政府以及流浪人員的親人進行溝通,了解流浪人員在外流浪的原因,從而幫助該流浪人員妥善安置。
對話流浪人員:不去救助站 想要自由
在與夏晨星的交談過程中,我們也到達了巡查的第一站,在安慶路與阜陽路路口的西南角,我們見到了正躺在一家商鋪門口休息的趙大爺。趙大爺見到救助站工作人員后坐起了身,"你們老過來,我非常感謝,不過你們來了,我就得坐起來不好躺著了。"趙大爺和經常來的工作人員都算熟悉,也愿意簡單的交流。趙大爺的身上蓋著軍綠色的棉被和一件軍大衣,這些都是救助站以及社區的工作人員之前送來的。工作人員詢問趙大爺是否還需要其他物資,他表示物資都有。"這些都是你們送來的,社區那邊還給我一天送兩桶方便面,我都不好意思了。"
當救助站工作人員提出天氣寒冷,讓趙大爺跟他們去救助站過度一段時間時,趙大爺則顯得有些抵觸。"你們不讓我躺在這里的話,我立刻就可以走,你們不讓我呆在合肥,我也可以離開合肥,我不去救助站。"
據趙大爺說,他是亳州渦陽人,有兩個兒子在上海,自己是與老伴吵架后,在外流浪的,兒子曾經驅車來接自己,自己都不回去。但據夏辰星介紹,救助站這邊還在對趙大爺進行人像比對,還不能確定趙大爺的具體情況。
記者詢問趙大爺為什么不愿意去救助站,趙大爺則說:"我不偷不搶,自己收廢品,一天能賺個十塊錢,也有飯吃,我不去救助站,救助站不自由,救助站不給我抽煙,不給我喝酒,我也沒有辦法出來賺錢。"對于趙大爺說的情況,夏晨星表示也很無奈:"我們救助站出于安全考慮,肯定不允許在救助站內抽煙喝酒,但是對于煙癮大的被救助者,我們也試著每天開放一定的時間找一個室外的地方,讓他們抽煙,吸煙用具由我們保管,并且在救助站是集體生活,肯定沒有那么自由。"
夏晨星表示,很多流浪人員不愿意到救助站,一方面是因為對救助站不了解存在心理抵觸,另一方面就是嫌救助站不自由,并且救助站只是一個臨時安置場所,最后,工作人員會聯系屬地政府或者是流浪人員的親屬對他們進行安置,而有些流浪人員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才離開家鄉,并不愿意回去。
救助站工作人員也數不清第幾次對趙大爺勸導了,但是這次的勸導依舊沒有成功,救助站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無奈留下物資,前往下一個救助點。沒成想,幾十分鐘后,第二個救助點的顧大爺說出了同樣的話:"我不去救助站,救助站不自由,我還要打工賺錢,我喜歡喝酒,去那里不能喝酒。"
據夏晨星介紹,這位顧大爺與趙大爺不同,顧大爺是蚌埠人,救助站這邊知道他的家鄉和基本情況,他的家里已經沒有其他親人了。顧大爺平時在合肥打打零工,有一定的收入,有時還會回蚌埠老家呆幾天,他在老家有房子,但是房子也比較破舊了。顧大爺平時待在元一高架橋下。記者看到,顧大爺有一個簡單的沙發床,周圍也立了幾個擋板,做擋風用,他還有一部手機,平時他就是通過手機來接些零活。
來到高架橋下,記者明顯感覺到這里并不太保暖,顧大爺自己也說這兩天感覺到天氣冷了,主動問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要了一件軍大衣,顧大爺原本只穿了一身保暖內衣,外面罩了一件短襖子,在這樣的天氣里,實在抵御不了幾分寒風,拿到軍大衣后,顧大爺立刻披到了身上。顧大爺說:"下雪那天,風特別大,我凍得一晚上沒睡著。"工作人員趁機勸導顧大爺去救助站住兩天,但顧大爺還是拒絕了。"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您在這呆著,晚上怎么睡啊。"工作人員問顧大爺。顧大爺笑笑說:"我不冷,我抗凍。"
"我打零工穩定的時候,一個月也能賺2000塊,去救助站沒法出來賺錢。"工作人員問顧大爺,既然能賺2000塊,為什么不租個房子,顧大爺說:"又不是每個月都能賺2000塊,穩定的時候可以,有時候也一直找不到工作嘛。我也能花錢,愛喝酒嘛。"
經過一晚上的巡查和勸導,工作人員還是沒能勸動趙大爺和顧大爺到救助站生活,對于這樣的無功而返,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了。據夏晨星介紹,每天都會有工作人員對街面上的流浪人員進行巡查,現在是特殊天氣,他們晚上也會增加巡邏,經常來給還在街面的流浪人員送些飲食和物資。"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們只能找合適的方式進行勸導,像之前有一位流浪人員,我們勸導了很多次都沒有用,是一位路過的好心大姐,她之前經常給流浪人員送點東西,她的一句話最終使該名流浪人員動搖,跟我們回了救助站。"夏辰星說:"我們最終希望能幫他們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見習記者 于源綺 記者余康生 殷子昂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