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將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其存世的大量墨跡,顯示出了非凡的書法功底,特別是一批親筆信札流傳至今。在合肥市評選出的七大“鎮館之寶”中,收藏于李鴻章故居陳列館的“李鴻章致陳湜信札”占據了其中一席。
李鴻章致陳湜信札。
李鴻章書法博采眾長
李鴻章24 歲中進士踏入仕途,后長期擔任直隸總督,成為晚清軍政重臣。他才華出眾,書法風格自成一體。曾國藩曾評價其書法:“觀閣下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作字則筋勝于肉,似非長處玉堂鳴佩優游者。”李鴻章經常與家人在信函中交流書法心得,認為“其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李鴻章酷愛書法,初學唐人楷書,對顏真卿的書法情有獨衷。后又受到宋代四大書法家之首——蘇軾的影響。他的書法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表現為雄強樸茂,渾厚莊嚴,可觀堂堂正氣之勢,在清代書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在李鴻章存世的書聯、信札、扇面中,“李鴻章致陳湜的親筆信札”是其代表作,可見其學蘇軾的明顯特點,筆法謹嚴,牽絲映帶,儒雅風流,是其手扎作品中難得的珍品。
保存在恒溫恒濕庫房
“這份信札是2006 年從蘇州一位李姓老人手中征集所得。”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李鴻章致陳湜的親筆信札寬12 厘米,高23 厘米。信寫于1865 年,內容為李鴻章讓陳湜妥善處理陜西的捻軍起義。
陳湜,字舫仙,湖南湘鄉人,湘軍宿將,后統領南洋水師,總湘、淮諸軍營務。信札中寫道:“舫仙尊兄大人閣下:初五復函計達臺覽,頃間兩奉惠示,綏德老湘營業經壽卿剿撫大定,實深欣慰,昨得陜信,所言亦同,并云果營潰勇亦經各軍撫戢。此次宜綏哥匪滋事,風波甚惡,幸早了結,不至蔓延,西事庶有為乎。哥匪固結已深,雖經此番小懲,果能警醒愚頑,尚無把握。閣下奉有檄飭回顧晉防,史廉訪履新在即,果即交代否?便中詳示,以紓遠系。復問臺祺不備。愚弟李鴻章頓首。”
不過遺憾的是,這封手札珍品至今沒有和大眾見面。“由于剛收集來時手札是散頁,不利于保存,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專門聘請了裝裱大師進行裝裱,并保存在恒溫恒濕的文物庫房內。”工作人員說,為了做好預防性保護工作,近年還專門采用了無酸裝具進行包裝。
帥艷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