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11月30日,合肥市人大舉行《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記者了解到,面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條例》將成果轉化單獨設置成章,支持高校院所、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各類概念驗證中心。
支持個人投資建設各類"概念驗證中心"
《 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是安徽省16個省轄市中首部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層面健全"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全過程,完善"創新平臺、人才支撐、科技金融、知識產權、創新環境"全要素,系統化、體系化推動科技創新。
當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是一個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條例》專門設置一章,圍繞成果轉化全鏈條進行了規定和設計。其中,在成果中試環節,《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支持高校院所、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各類概念驗證中心,支持建設綜合性和專業性中試基地,支持高等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中試平臺。在成果交易環節,《條例》第十八條規定,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和個人進入科技市場開展科技成果交易、轉化、應用。
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補助可達百萬元
《條例》第二十三條明確,建立各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領軍企業等企業創新主體的全過程培育鏈條。目前,合肥對幾類企業都有不少政策支持,
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合肥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試行)》明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對符合條件的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費用的15%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最低10萬元,最高100萬元。
對高新技術企業,《合肥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明確,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對首次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20萬元獎勵。
對高成長企業,《合肥市高成長企業培育扶持若干政策》明確,對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當年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30%的高成長種子企業、超過15%的潛在瞪羚企業、超過10%的瞪羚和獨角獸(含潛在)企業,分別按照研發費用的50%、20%和1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可享受500萬元補貼。
對領軍企業,《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管理辦法(修訂稿)》明確,支持技術創新資源整合能力強的企業牽頭,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支持承擔或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