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11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收到消息稱,合肥世紀陽光花園小區東側的馬鞍山路輔路上,有一段人行道規劃得極為狹窄,還安裝了路燈等設施,致使行人通行極為不便。11月12日,記者前往現場看到,該狹窄路段長約100米,大部分寬1米,最窄處僅有40厘米。記者聯系了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混合車道特殊規劃導致人行道較窄,將根據群眾意見,進行現場調查,研究改造可能性。
人行道最窄處僅40厘米左右。
現場:道路設計過窄 行人通行困難
11月11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收到消息稱,合肥世紀陽光花園小區東側的馬鞍山路輔路上,有一段極其狹窄的人行道,導致通行不便。11月12日10點多,記者現場調查發現,該路段位于斛斗湖路以南,太湖路以北的馬鞍山路輔路西側,長約100米。從世紀陽光花園小區青陽苑南門的路口開始,人行道突然收窄,一直向北延伸至青陽苑5棟附近才恢復正常。記者實測得知,該處人行道最寬處僅1米左右,此時僅能勉強供兩人側身通行,但人行道上還安裝了路燈、消防栓等設施,此時測量的最短寬度僅有40厘米,連一人通行都需要小心不被磕碰。同時,狹窄人行道中的這些設施也有可能造成行人絆倒受傷。
位于該人行道東側的是一段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的雙車道,路面較寬,可供公交車和多輛非機動車行駛。記者現場看到,由于道路狹窄難走,有好幾位推著手推車、拎著東西的老人從底下非機動車道通行,輔路車流較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記者了解到,該路段地處合肥主城區,附近有多個小區,在早晚高峰時,如此難以通行的路段勢必給行人出行增加阻礙。
狹窄的道路還安裝了路燈等設施。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這處出奇狹窄的路段在網上也被人議論紛紛。一位網友發帖表示,“每次從這走,對面來人都很難錯開,甚至有人因為走路碰撞發生矛盾”。另一位網友跟帖回復稱,之前自己曾經邊打電話邊騎電動車,不小心騎上了這條道,結果被路燈桿卡得進退不得,連下車的空間都沒有,“只能一點點用腳往后蹬才騎出來”。
回應:政府將安排人員現場調查 研究改造事宜
馬鞍山路輔路人行道為何如此狹窄?后期能否根據民眾需求進行一定的改造?11月12日上午11點多,帶著這些問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咨詢了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將馬鞍山路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反映。工作人員介紹稱,該路段臨近世紀陽光花園東側大門,小區出來的車輛較多,為保障車輛通行,將該輔路路段規劃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混合車道。“不然世紀陽光花園小區的車出來,沒辦法進快車道。”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嚴格意義上,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是要分開的,但由于該處條件限制,只能設計混行。混合車道路況復雜,為避免交通擁堵和發生事故,規劃時對非機動車道進行了適當放寬,而車道的拓寬,最終導致了人行道設計狹窄。
有行人借非機動車道通行。
那目前行人通行困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工作人員稱,這種情況可能需要等到改造的時候再考慮。“如果人行道拓寬,那么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也要縮窄,這樣是否會造成擁堵,需要經過勘察研究”,該工作人員說,“若進行改造的話,需要涉及到比較多的手續流程,不是說改就改”。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會協調人員去現場調查情況,“市民既然有需求,我們會盡量到現場去看,能解決的話,還是盡可能以市民的安全為主。”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調查研究發現有必要進行改造,將會納入統一的考慮項目之內。
此事后續如何進展,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將持續關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劉暢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