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室
機器人編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訊 打開屏幕,可以實時“走”進每一間教室,開展聽評課;學生帶上VR眼鏡,可“身臨其境”游非洲草原……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南校區,因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穩步推進,這些教與學的場景已經成為師生的日常。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為了實現同步管理、融合發展,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教育集團的辦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在集團校內的廣泛應用,從而實現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評價等多方面個性與共性的協同管理。
立足學生訂單式精準研發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創辦于2012年,隨著辦學效益穩步提升,為滿足更多居民上好學的愿望,于2018年創辦了東校區,后又于2019年創辦南校區,并開啟了集團化辦學之路,2020年南校區初中部落成正式啟用。
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逐步擴大,集團化辦學走向深入,三個校區之間的空間距離橫亙其中。事務繁雜,管理成本高,而運用信息化手段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
隨后,學校按照需求調研,頂層設計,分步建設,以及運用提升四步走戰略,分步實施。“我們是基于需求的訂單式的信息化建設”,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教育集團陳忠好說,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的“智慧校園”并非單純的技術套用,而是學校有所思,老師所有求,學生有所需之下的產品,“我們不依賴一家企業或平臺,而是融合多家平臺所長,最終,打造出自己的獨特平臺。”
而且,在智慧平臺搭建之前,會進行大量的師生及家長的需求調研,并在工程實施階段將智能化項目與土建項目分開獨立標段進行招標,單獨施工,確保了基礎設施的質量。
經過多輪研討,學校把智慧校園工作重心凝練為“1856”,即1個思想,8個應用系統,5個明確抓手,加強管理6室。同時基于大家的使用習慣,從手機端和PC端兩個端口設置了應用平臺項目,方便家長和老師的使用。
一屏呈現 高效率輔助決策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智慧校園平臺如同三個校區的“中央廚房”“中樞神經”。
三個校區空間距離較遠,建立信息化平臺,從管理、教科研學等方面,成功解決了物理空間成本問題,據陳忠好校長介紹,“三校區均是九年一貫制教育,但各校區之間又有不同特色,借信息化展示,既可以橫向連接各個學科的教學教研,又能縱向貫通教育集團內各個級段。”
在學校信息中心控制室,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信息中心主任馬敏不停地操作著智慧平臺,向記者演示,“我們將涉及多校區管理、部門交叉信息管理的問題,整合到一個客戶端上”,比如教師請假,物資申領,設備報修,新生報名查詢,學生問卷,每周食譜,晨檢午檢,課堂巡視等這些項目都可以在平臺上得到落實。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校辦公效率,節省了學校管理成本,同時可以滿足不同的人,不同的場景,不同地點的辦公。
此外,學校還通過微信服務號,根據需要向老師推送相關的管理與服務內容,如設施設備使用方法的微課視頻,在線課堂教學成效以及改進建議等,讓老師們的工作變得更加便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校園搭建基礎設施時,專門建設了核心機房,建立了集團校大數據庫,并據此建設了一屏式交互體驗的智慧教育平臺。“一屏呈現,打通教學管。”馬敏主任介紹道,這個平臺覆蓋了校園各類業務數據,可將分析結果一屏式展現,便于學校及時掌控相關信息,輔助進行較高效的決策,“我們可以收集初中階段各個方面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反思并改進小學階段的學習”,陳忠好校長表示,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教育集團信息化建設每一處的創新與拓展,最終落腳點都是學生,聚焦學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鉆研不止 智慧校園結碩果
多年來,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把建設智慧校園作為一項重要建設內容。通過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應用系統、數字資源建設,以教學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為切入點,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管理科學精準化,校園生態的智能化,學校空間應用的常態化,構建集智慧教育教學、生活、管理和文化于一體的智慧校園。時代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這條“不斷攀高峰”的路上,玫瑰園人學習不止,創新不斷,也收獲了累累碩果。學校先后被評為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優秀學校、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安徽省首批智慧校園實驗校、合肥市STEAM教育實驗校、安徽省首批青少年信息學創新教育基地、安徽省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項目學校、安徽省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金牌學校、合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基地……
通過智慧校園建設,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實現了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而學校正在打造的“未來教室”、STEAM教育研究中心、邏輯思維訓練中心等,力圖為教室、教師、學生之間提供更多樣的交流手段,讓教育更靈活、教學更生動,讓未來走進現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林麗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