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發展,必數民生。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淝河鎮,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見效,一大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好事、難事得以解決,一項項民心舉措悄然改變著淝河人的生活。這五年,淝河鎮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最多的資金投向民生,將最優的服務下沉居村,以最好的質量保障回遷小區,用最美的地塊建設學校公園,向群眾交出了一份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繪就了美滿幸福的民生長卷,也穩穩托起了淝河這座民生樂地的幸福感。
直擊民生難點解決群眾關鍵小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把老百姓的“關鍵小事”提升至民生“頭等大事”的高度,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才能與日俱增。淝河鎮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復建點項目建設是淝河鎮近幾年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安居樂業,也是轄區回遷戶期盼已久的新家。
南北通透的戶型、整潔寬敞的地下車庫、修葺一新的綠化苗木……走入淝河鎮川海花園,很難想象這竟是一座回遷小區。作為淝河鎮體量最大的復建點項目之一,目前該小區已竣工驗收,下一階段進入分房環節,居民們的“安居夢”即將實現!
川海花園小區只是淝河鎮華麗蝶變的一個縮影。過去五年,淝河鎮聚焦群眾需求,回遷安置全面提速:安百苑B區、龍川雅居、仁和佳園三期順利回遷,累計分房2800余套,6000多名群眾喜遷新居;成功辦理仁和佳園一期二期、關鎮佳園、淝河佳苑二期房屋不動產權證2000余套,房產辦證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放眼淝河,除了以“繡花”功夫,緊盯管好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關鍵細節,有序推進復建點項目建設提升工程,還積極做好“水綠”文章,推動南淝河、關鎮河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完善公園綠化設計、擴大綠化面積、增加游園設施,建設濱河生態綠廊示范段,為萬千淝河人創造一片美麗宜居地。
聚焦民生熱點打造幸福民生樂地
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淝河鎮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聚焦民生熱點,就是聚焦民生短板,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
作為民生熱點,交通一直是群眾非常關切的話題。交通是城市的骨架與脈絡,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的便捷出行需求,一頭連著城市品質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五年來,淝河鎮全力優化道路交通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其中,龍川路、北京路、上海路、郎溪路高架等一批重點道路(路段)竣工通車,繞城高速南淝河路互通立交建成投用,軌道交通4號線、號線加快建設,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市政設施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淝河鎮正加快歙縣路、秋群眾“穩穩的幸福”。為此,淝河鎮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以被征地農民、大齡失業人員為重點,多渠道搭建就業供需對接平臺,確保就業總量和質量不斷提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淝河鎮另辟蹊徑開創出群眾指尖上的人才市場——“就業e站”。自2021年元月正式上線以來,淝河鎮“就業e站”服務平臺入駐各類企業5500余家,提供崗位3500余個,注冊求職者超過9000人,在解決群眾就業問題、緩解周邊企業用工需求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已輻射全區十個街鎮,全鎮完成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300人,完成任務的100%。
這五年,淝河鎮還在救助困難群眾、關愛保護婦女兒童、豐富文體活動、提升便民服務、造福老年群體等民生熱點方面持續用力,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瞄準民生重點筑牢底線增進福祉
民生改善,千頭萬緒,關鍵在于抓好民生工程實施。這五年,淝河鎮高標準推進11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7500多萬元,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持續提標擴面,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城鄉低保、五保、醫療救助、殘疾人救助等救助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一批城市閱讀空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活動場所。
民生服務的觸角還在不斷延伸。五年來,合肥一中淝河校區規劃出爐,合肥市48中教育集團祁門路中學、屯溪路小學祁門路校區、葛大店小學南校區、龍川雅居幼兒園等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建成投用,優質教育資源加速集聚,繼續高標準推進校園規劃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淝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躋身全省首批社區醫院,大強路睦鄰中心、安百苑睦鄰中心投入運營,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形成……處處叩問民生、每每觸動民心。
過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令人難忘的五年。可以說,居住在淝河鎮的居民無疑是幸福的,民生領域一個個數字、一項項指標,無不指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五年來,淝河鎮始終以回應群眾關切問題、滿足民意訴求為導向,將一個又一個重視民生、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形成了改善人民生活的強大動力,筑牢了淝河鎮9萬余人幸福的“根基”。民生改善之路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奔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淝河人,將不斷書寫民生發展的嶄新篇章。
吳滿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劉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