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因為罹患嚴重的肺動脈狹窄,78歲的王大爺從5年前開始,稍微活動就出現胸悶、氣促的癥狀,備受折磨。近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為王大爺成功實施安徽省首例肺動脈支架植入術。術后,王大爺病情得到極大改善,胸悶氣喘癥狀明顯好轉。
王大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20多年,5年前曾在外院接受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但胸悶、氣喘的癥狀卻始終沒有改善。今年以來,王大爺呼吸困難的癥狀越來越重,在多家醫院反復住院治療不見好轉,后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心血管內科。醫生檢查后發現,導致王大爺癥狀加重的罪魁禍首是左肺動脈一支嚴重狹窄的主要分支血管。
心血管內科主任馬禮坤教授介紹,肺動脈狹窄是導致肺動脈高壓的常見原因,如果肺動脈狹窄不能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肺動脈高壓持續發展,會導致患者缺氧和右心衰竭,嚴重影響患者預后。
對于肺動脈狹窄導致的肺動脈高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對于基礎疾病較多的老年患者來說,外科手術創傷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肺動脈支架植入的介入治療成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經過包括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在內的“右心與肺血管疾病”多學科診療團隊(MDT)討論后認為,王大爺具備肺動脈支架植入指征,只有解除血管狹窄才能改善肺動脈的灌注,減輕他的癥狀。
目前,國內對成人肺動脈狹窄實施介入支架術的例數很少,經驗不多,省內更無先例,并且王大爺年齡大、病情重、合并癥多,且手術操作過程復雜,需要經股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術中患者可能出現低血壓、惡性心律失常、心衰、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手術前
經充分評估和完善術前準備后,由馬禮坤教授領銜,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馮克福、主治醫師儲莉和聞偉在局麻下為王大爺實施了肺動脈狹窄擴張和支架植入術。經過團隊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歷時2小時,最終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王大爺癥狀改善,目前已出院。
手術后
多學科組團 肺動脈高壓“一站式”診療
肺動脈高壓是一組由心、肺或肺血管病理改變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肺動脈壓力增高、右心負荷持續性加重,致使右心功能不斷減退直至右心衰竭。肺動脈高壓預后極差,大部分患者2-3年內因右心衰竭離世,因此肺動脈高壓被稱為心血管系統的“惡性腫瘤”。
右心和肺血管疾病病因復雜、病種繁多,臨床處理棘手,但其準確診斷和精準治療直接關系到很多相關疾病的預后。
記者了解到,2021年3月,中國科大附一院成立了“右心和肺血管疾病”多學科診療團隊(MDT),由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胸外科、風濕免疫科、重癥醫學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學科采取團隊作戰的模式,開展: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肺動脈高壓的規范化診治;對急性肺栓塞進行溶栓、碎栓及取栓等治療;通過右心導管、肺動脈造影等有創檢查與超聲、CTA、MRI、核素等無創檢查相結合對右心功能和肺血管疾病進行更精準的綜合評估,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
馮克福 儲莉 李軍軍 穆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