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這種新一代的充電樁安全、省心,使用價格實惠,解決了生活大難題,對于我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8月26日,在合肥市同城花園小區,市民張女士對家門口新投運的國家電網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贊不絕口。
據統計,目前合肥地區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300萬輛,其便捷、快速出行的優點獲得了不少市民的青睞。與此同時,電動車充電過程中引起的起火爆炸等事故時有發生。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7月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全國電動車火災事故達6462起,過充電、電池單體故障、電氣線路短路是主要原因。
為全面提升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性,優質服務廣大市民,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國家電網公司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面的科技優勢,根據前期掌握的信息,于今年5月起全面啟動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群建設工作,在合肥市同城花園、廬江縣湯池鎮等六個小區、公共場所等區域,首批試點建設了安徽電網首批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群。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同城花園的充電樁群于本月正式對外投運。小區內目前共設有6個樁,可同時服務60輛電動自行車。這種樁最大的優勢就是‘智能化’,帶給廣大市民耳目一新的體驗和最可靠的安全性。"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項目負責人鄒競帆說。
據了解,與市面上常見的樁群相比,國家電網這種新一代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統一接入了智能管理平臺。在使用過程中,其充電持續穩定、功率不限流,并具有過流、短路、漏電"三重"保護。市面上常見的電動自行車在6小時左右均可充滿,而在車輛充滿電之后,系統將自動識別、自動斷電,杜絕了過充電風險。
"手機‘掃一掃’就能付費,按照每小時0.25元計算,基本上我的車1塊錢左右就能成功‘續航’。每天下班后把車放在這里,早上上班取走,不僅省心方便。過去那種各家樓道里充電,私拉亂接的現象都不見了,為我們解決了充電難題,居住環境更安全了!"張女士說。
據鄒競帆介紹,在市民充電同時,智能充電樁平臺24小時實時運行。對于運維人員來說,遠方就可以實時掌握樁點運行和使用情況,遇到故障自動提醒,及時上門解決問題。對于市民來說,利用手機可以自定義選擇充電模式,并可獲得實時監控充電樁點,獲知充電進度,查詢充電記錄等服務。
目前,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已在全市建成1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站、38個樁群,共可以服務380輛電動車。預計本月內這些站點將全部正式投入使用,年內還有濱湖世紀金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14個充電站、55個樁群也將按期投運。
下一步,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將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市縣一體化"運作,與大型社區、醫院、企事業單位深化合作,不斷加速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同時,該公司將積極發揮供電企業資源和科技優勢,不斷升級智能平臺,融合更多便利線上供能運用,助力電動自行車行得更安全平穩。
李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