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17日,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合肥市綠色發展取得成效情況,2018年6月以來,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2173家,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2109家。同時,嚴控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目前,合肥市長江支流沿岸1公里范圍內無化工企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保護區域內無化工企業、化工園區。
根據通報,合肥市聚焦落后產能淘汰,積極開展“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自2018年6月以來,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以及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分類實施整合搬遷、整改提升、整頓規范等措施;對整治無望的,依法關停取締。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2173家,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2109家,其中整頓規范500家、取締關閉1609家;未完成取締關閉、整頓規范的64家企業正在整頓規范過程中。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肥市已集聚蔚來、江淮、大眾(安徽)、安凱、長安、奇瑞(巢湖)等120余家企業,建成整車產能35.8萬輛,在建產能12萬輛,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充電基礎設施、電池回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行等)的完整產業鏈。2020年全市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實現產值約410億元,同比增長26.5%。
同時,嚴控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禁止在巢湖流域新建化工等水污染嚴重的小型項目,嚴格限制新建化工大中型項目。新建化工項目必須進入規范化工園區,并符合園區規劃及規劃環評要求,與“三線一單”成果相協調。目前,合肥市長江支流沿岸1公里范圍內無化工企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保護區域內無化工企業、化工園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