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肥東縣委史志室組成黨史資料考察征集組,赴江西省宜春市,湖南省長沙市、岳陽市等地,對安徽省肥東縣籍柯武東烈士曾經戰斗和犧牲過的地方,開展考察學習和征集有關資料。
柯武東烈士是大革命時期肥東縣在江西革命根據地早殞的紅軍將星。此次考察征集活動先后來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委史志室、袁州區檔案館,湖南省瀏陽市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岳陽市平江起義紀念館等地查閱相關檔案資料,走訪戰斗足跡,與當地黨史專家進行座談交流,并代表家鄉人民前往宜春市慈化鎮柯武東烈士墓敬獻花籃和祭拜。
柯武東(1905-1930),譜名:柯爭榮,安徽省肥東縣梁園鎮柯崗村人。1927年參加革命,7月在上海秘密加入黨組織;1928年,受黨組織的委派潛入家鄉合肥,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斗爭,同年7月,再受黨組織指派到湖南參加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不久,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二團團長;1930年1月,紅軍獨立二、三、四團及騎兵連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任紅六軍軍委委員和第一縱隊司令,并兼任第三支隊長。1930年6、7月間,第六軍改編為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其任第三軍第一縱隊司令員。1930年8月,為粉碎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部隊對紅三軍團的“圍剿”,紅一軍團火速馳援湖南文家市。8月20日,紅一軍團分兵三路進攻文家市,第一縱隊司令員柯武東擔當最艱險的正面一線主攻任務,由于敵人居高臨下,多次進攻未能奏效,我軍傷亡嚴重。情況緊急,柯武東親率80多名戰士向敵陣地發起新一輪攻擊,迅速占領有利地形,消滅了全部敵人。正當他指揮部隊猛烈進攻時,不幸被敵擊中腹部,他緊捂傷口,繼續指揮戰斗直至勝利。在送往慈化后方醫院搶救途中,柯武東光榮犧牲,后被安葬在宜春縣慈化鎮。8月24日,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回信中給予柯武東高度的評價。慈化區蘇維埃政府也將慈化區更名為“武東區”,這在我黨早期的歷史上,以人名替代地名也是第一次。
現柯武東烈士墓為宜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考察征集活動,將柯武東烈士的經歷進行了梳理,對一些空白進行了填補和豐富,進一步弘揚了烈士革命精神、傳承了紅色基因。
李燕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