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合肥開發區中率先設立不動產登記窗口,讓居民在家門口辦證;全面推行“就近辦”,130個高頻事項“下沉”社區;“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政務服務“容缺受理”延伸到數十事項……從2019年7月29日正式啟用以來,合肥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就秉持“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理念,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兩年來,新站高新區行政審批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了45%,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申請材料數減少了50%,企業和居民辦事越來越便捷。
合肥開發區首設不動產登記窗口 居民可“就近辦證”
“以前辦不動產權證,要到市里去。如今,在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就行了,省時又省力。”2021年1月底,新站高新區在合肥開發區中率先設立了不動產登記辦證機構,讓新站居民“就近辦證”,辦事方便了很多。
合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綜合業務三科科長王森介紹,從1月28日進駐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后,就加大宣傳,盡可能讓辦事群眾通過互聯網申請業務,并及時受理、及時辦結,“讓大家切身感受到網上辦事的快捷。”
“鑒于目前登記窗口人員配備緊張,很難做到專人專崗,我們還采取了一人多崗制度。比如,咨詢臺的工作人員實行輪崗制,利用空閑時間開展涉稅家庭成員住房查詢、互聯網存量房業務受理等相關業務。”此外,為了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窗口在辦理完每個業務后,都會主動宣傳免費的EMS郵政快遞業務,“目前,六成以上辦事者都會選擇快遞。”
不動產登記辦證機構的進駐,極大地方便了新站高新區企業和群眾辦事,截至2021年7月26號,窗口共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業務20664件,共計發出18166本不動產權證和11284本證明。據了解,“新站試點”的成功經驗,下一步也將向全市開發區推廣。
全面啟動區級“就近辦” 130個高頻事項“下沉”社區
今年以來,新站高新區不僅通過設立不動產登記窗口,讓“市里的事情”就近“在區里辦”,還梳理了130個高頻事項,讓原本需要“在區里辦”的事情可以在街道社區辦。
“沒想到只去了社居委一次,就申報到了低保救助,還這么快就拿到低保金。”家住新站高新區瑤海社區站北社居委的何女士,身患重病且無其它經濟收入來源,便在今年6月向社居委遞交了低保申請。社區接到申請后,立即組織人員主動上門,走訪核實相關材料,在公示期無異議后,7月份便為其成功辦理低保。
“在低保審批權未下放之前,需要區直相關部門進行最終審批,流程多,申報時間長。”瑤海社區黨委副書記周長說,今年權限下放后,社居委可以審核,然后由社區完成審批,對符合條件的立刻辦理,“減少了流程,提升了效率,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據統計,從今年4月新站高新區全面啟動政務服務“就近辦”以來,130個群眾經常辦理的事項“下沉”到家門口社居委,讓群眾辦事“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截至目前,已受理辦件20794件。
結婚登記實現“跨區辦理” 長三角“一網通辦”逐漸擴大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務服務的一體化“通辦”,也在逐步推廣之中。為此,新站高新區也努力開展試點,讓更多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全省通辦”、“長三角通辦”乃至“全國通辦”。
2021年6月23日起,合肥市范圍內開展內地居民跨區域辦理婚姻登記試點。對此,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婚姻登記窗口開始實行跨區域婚姻登記預約制。當事人可通過安徽省婚姻登記網上預約系統、“合肥民政”微信公眾號、“皖事通”APP等方式預約辦理。“一個多月來,新站高新區已經跨區辦理了結婚12對,離婚申請6對。”跨區通辦打破了原先的戶籍區域限制,方便市民自主就近選擇,“很多人都告訴我們,不用再多地跑、多次跑,在家門口把證領了,很方便。”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婚姻登記窗口人員龔曉星說。
據了解,6月28日起,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又開始實施殘疾證辦理的“跨省通辦”。而兩年來,該中心一直致力于擴大與滬蘇浙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覆蓋面。目前,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可實現通辦事項51項,其中“市內通辦”10項、“省內通辦”6項、“跨省通辦”(包含長三角地區通辦事項)35項,主要涉及商事登記、公安戶政、出入境、辦稅業務、人社和社會事務方面業務。
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 打造政務服務 “新站樣板”
從2019年7月啟用至今,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共進駐部門(單位)18個,設置綜合服務窗口78個,提供各類審批服務事項831項,進駐工作人員154人,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大廳比例達100%,是目前合肥市進駐事項最全、涵蓋功能最多的區級政務服務中心之一。
兩年來,為了提升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新站高新區率先招標引進香港現場管理學會工作團隊,推行“精細化”管理,開展現場巡查和電子監察,全力建設“場所整潔、管理規范、運營有序、服務高效”的一流政務服務平臺,打造政務服務 “新站樣板”。
據了解,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連續兩年榮獲合肥市政務服務先進單位。而該中心7×24小時政務服務“隨時辦”工作的經驗和做法,還成功入選2020年安徽省政務服務改革專項創新優秀案例,是合肥市唯一一家入選專項創新優秀案例的單位。
作為合肥市較早實現政務、公安、稅務“三務合一”的地區,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不僅設有綜合服務廳,還包括公安服務廳和辦稅服務廳。合肥新站高新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馬俊青說,兩年來,辦稅大廳也一直優化服務,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比如,我們通過‘稅銀互動’等方式,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新站高新區共有239戶中小微企業通過稅銀互動,成功申請到了貸款資金9200萬元,緩解了資金壓力,增加了發展動力。”
新站公安分局戶政中心主任戚明柱說,兩年來,公安服務廳也努力做實網上服務、綜合服務、延伸服務、監督服務等“四項服務”,全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級版,“比如服務延伸方面,我們目前正通過網絡平臺辦理、機器自助辦理、增設辦事窗口等方式,在全區范圍內推進出入境業務、戶籍業務和部分交管業務的‘通辦’。”
推行“容缺受理” 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
兩年來,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已經累計辦件259.15萬余件,其中網上辦件率達79%,日均辦件量達5180余件,安徽政務服務網新站分廳和“皖事通新站分廳”線上辦事平臺也都陸續推廣使用。統計顯示,與2019年相比,新站高新區行政審批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了45%,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申請材料數減少了50%,審批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成績只屬于過去,為人民服務的道路沒有止境。
隨著今年“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開展,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繼續想方設法優化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比如,在不動產登記業務窗口開通綠色通道,為老人、孕婦等提供便捷服務。另外,城管窗口推行特色服務“微信辦”,通過微信群為群眾提供實時在線咨詢、答疑、服務指南、電子樣表等服務。同時,為了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市場監管、公安、不動產登記、稅務等相關單位部分事項已實現免費郵寄服務。
此外,中心還進一步推行政務服務“容缺受理”工作,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打造“極簡審批”模式,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截至目前,已有涉及投資建設、城市管理、居民養老、社會團體設立變更、安全生產等41項高頻事項推行容缺受理,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其中,為了加快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新站高新區成立項目服務專班,采取模擬審批、優化服務方式,實現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
新站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李丹丹介紹說,下一步中心將持續對標長三角等先發地區,優化提升服務效能,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為新站高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劉瑩瑩 肖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