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27日上午,國家級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揭牌。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中國環境谷”零碳產業基地共建啟動會舉行,總投資24億元的陽光電源零碳技術(智慧能源中心)產學研基地、總投資10億元的中化環境東部創新中心等4個項目正式簽約,掀開了蜀山經開區新一輪發展的序幕。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十三五”以來安徽省唯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創建過程中,蜀山經開區在省商務廳等部門的指導下,嚴格對照國家級開發區的標準和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發展,進一步提高科技核心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自2002年成立以來,蜀山經開區始終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產業格局。如今已形成以“環境科技、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大數據、工業設計”四大產業競相綻放的現代高端產業體系。
在當天的活動中,蜀山區與陽光電源零碳技術(智慧能源中心)產學研基地、中化環境東部創新中心等4個項目分別進行簽約。據悉,陽光電源零碳技術(智慧能源中心)產學研基地投資額達24億元。該項目位于西城大道與望江西路交口東南角,占地約420畝,將建設智慧能源產學研基地,主要從事太陽能、風能、儲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預計十年內總產值約410億元,納稅15億元以上。
投資額10億元的中化環境中部創新中心將建設中化環境安徽總部、中化環境科創中心等項目,預計項目建成后將引進中化集團內企業約10家,吸引上下游企業幾十家;預計年稅收近億元。另外,藍盾研發中心及監測儀器生產基地、理工清科合肥零碳清潔能源材料研究院與能源材料產業園也分別進行簽約,投資額均達到了5億元。
蜀山經開區將對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準,堅持"12345"發展路徑。力爭到"十四五"末,發展1個千億行業(電商、跨境電商),打造2個500億產業(環境、建筑業),扶持3家百億以上企業,培育8-10家上市企業,集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家,GDP占蜀山區"十四五"目標的"半壁江山"。
"我們將力爭實現GDP突破1000億,貢獻比重占全區50%以上,同時,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綜合排名進入前100名。"蜀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徐明 季云岡 朱琛琛 秦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