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他出身貧寒,早年多方求索探求救國救民道路。新中國成立后,他出任合肥市首任市長,帶領合肥人民擁抱新生活。他就是鄭抱真。6月26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鄭抱真的兒子鄭鑫、兒媳王志軍,和其親屬一起回顧了這位早期革命者的傳奇一生。
鄭抱真
出身貧寒,心里埋下革命種子
鄭抱真,號益堅,1897年3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壽縣三區吳山廟(今屬長豐縣吳山鎮)一個貧農家庭。
鄭抱真兄弟三人,鄭抱真排行老三,由于輩分高,當地群眾叫他“鄭三爺”。幼年時父母去世,家境貧寒,曾跟隨大哥幫工謀生。17歲進吳山廟學堂讀書。不久,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貧困的生活、艱苦的童年,在鄭抱真的心里種下了嫉惡如仇、反抗暴政的種子。
1924年,年僅27歲的鄭抱真在壽縣、合肥縣組織人民軍,任副官;1925年隨兄鄭紹成參加馮玉祥西北軍,任少校副官兼兵站主任。
1929年,鄭抱真赴上海參加王亞樵的“斧頭幫”抗日反蔣活動。有勇有謀的鄭抱真很快就成了王亞樵的得力干將,參與策劃了刺殺蔣介石、汪精衛、宋子文等一系列活動。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參與策劃炸毀日軍旗艦出云號、炸死日本陸軍大將白川義則大將等等,一系列抗日鋤奸行動震驚了中外,給日本侵略者及蔣介石反動政權以沉重的打擊。
一心抗日,“鄭三爺”回鄉拉隊伍
1938年春,合肥城被日寇占領,日軍沿著淮南鐵路線一路向北推進。
鄭抱真回到家鄉組織抗日軍隊,家鄉人民歡欣鼓舞地說:“鄭三爺回來拉軍隊抗日了,這下我們有希望了。”在家鄉,鄭抱真親自做抗日宣傳,號召鄉親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為抗戰出一份力。為了喚醒民眾,組織民眾抗日,他要求指戰員深入到鄰近的集鎮、大村莊,向群眾講抗日的道理,動員群眾參軍參戰。本來,鄭抱真在家鄉群眾中就有很高威望,加之采取了上述許多有力措施,所以民眾紛紛響應,踴躍參軍。僅僅幾個月,一支千人以上的抗日武裝——皖北抗日人民自衛軍,就組建起來了。
1938年5月間,以鄭抱真為司令的皖北抗日人民自衛軍第一路第二支隊派服務團負責人馬曙從支隊司令部駐地楊廟來到吳山廟,動員青年參加抗戰。
1938年秋,鄭抱真率部參加新四軍;1940年1月由張云逸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淮南抗日游擊縱隊縱隊長、江北游擊縱隊副司令、新四軍淮南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淮南津浦路西專員公署專員、蘇皖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在抗戰的艱苦歲月中,鄭抱真積極擴大人民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為贏取抗戰最后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智勇雙全,打掉國民黨特務組織
在解放戰爭期間,鄭抱真奉命帶領路西地區各級干部、職工和家屬勝利完成了大轉移,為保存大批黨的干部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鄭抱真曾經憑著英勇膽識和智謀,兵不血刃地端掉了一個國民黨軍統特務組織。1949年3月,渡江戰役前夕,鄭抱真得到一個重要情報,合肥地區有不明電臺在活動。由于使用者十分警覺,軍管會幾次行動都一無所獲。一連幾天,鄭抱真對著合肥地圖認真研究,漸漸心里有了底。一天,鄭抱真帶著衛士由洪家花園出來,在四牌樓附近轉幾圈,就往西南方向一直走到德勝門的城墻上,走走停停。鄭抱真命令衛士在德勝門外南園附近仔細搜索,看有沒有形跡可疑的外地人居住。三天后,衛士匯報,發現一戶人家,不像一家人,而是像上下級關系。就是這里了!鄭抱真立即下令組織人員進行抓捕,發現果然是國民黨一個潛伏小組。這個特務組織是由國民黨軍統特務少將組長、上尉報務員等4人組成,被全部抓捕,同時繳獲的還有美制袖珍電臺一部,干電池一大箱,密碼一本。時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的宋任窮,對鄭抱真大為贊許:“這是抱真同志的絕招,是大軍渡江的喜訊,抱真同志功不可沒!”抓捕行動使國民黨失去了重要情報來源,為大軍渡江提供了保障。
主政合肥,帶領人民擁抱新生活
1949年1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先遣縱隊向合肥疾進,盤踞于合肥的國民黨劉汝明部棄城而逃。合肥,這座千年古城,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2月份,合肥軍事管制委員會正式成立。此時,正在山東臨沂的鄭抱真和黃巖等人奉命日夜兼程奔赴合肥,負責接管工作。
1949年2月,新中國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鄭抱真出任合肥市首任市長。革命勝利了,建設的擔子也不輕。剛剛解放的合肥百業凋零、蕭條不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爛攤子”。全市僅5萬多人口,城區方圓5.5平方公里。當時最大的一家工廠是新生棉織廠,只有20多個工人,使用幾臺機器生產些棉布。全市僅有一臺四尺車床。
鄭抱真一方面領導群眾生產自救、發放救濟糧,一方面整頓社會治安、安定民心,同時還組織民工支援大軍渡江。鄭抱真還發行了地區性信用公債,極大地解決了金融困難;倡導并創辦合作社,在城里開設了農民招待所,促進了物資流通、繁榮了經濟,這都在老百姓中傳為美談。在黨和政府的努力下,合肥人民進入了解放后的新生活。
生活簡樸,他將一生獻給黨
6月26日,記者在合肥市見到了鄭抱真的兒子鄭鑫先生和兒媳婦王志軍女士。談起父親的一生,他們滿是崇敬之情。由于鄭抱真去世較早,王志軍沒有見過父親。不過,王志軍女士表示,近年來她通過整理鄭抱真傳記資料,慢慢拼湊出父親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一生總是在為國家、為人民工作,從來沒考慮過自己。”
鄭抱真除了擔任首任合肥市長,在皖北行署成立后,他又調任行署副主任,1952年,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鄭抱真任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無論在何位置,鄭抱真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他對穿著、飲食、住房,都沒有任何要求,經常吃的是粥和半干半稀的菜飯。
親屬在翻看鄭抱真的圖片。
據一些和鄭抱真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回憶,在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日子里,鄭抱真帶頭開荒挖地,經常早上起來帶著糞筐出門,將拾來的肥料放在田間地頭。
孫子鄭毅在翻看《鄭抱真傳》。
鄭鑫告訴記者,前些年他們拿到了鄭抱真曾經穿了多年的一件軍大衣。這件軍大衣已經嚴重褪色,內里的皮毛都一塊塊脫落了。他們就想修復一下,給后人留個念想。可是,拿到洗衣店讓人修復時,老板連連擺手,“這沒法弄,這么破的衣服沒法修復了。”王志軍就決定拿回家自己弄,她把這件軍大衣鋪在客廳的地板上,然后跪在地上,拿出針線一點點縫補,總算大致恢復了它原來的樣子。
軍大衣捐獻前,鄭鑫穿著父親曾經穿過的大衣。
后來,合肥市一家檔案館向他們征集革命文物。老兩口把兒子鄭毅喊了回來,開了一次小型家庭會議,雖然有些舍不得,但是為了讓這件意義非凡的軍大衣可以發揮更大的教育意義,全家一致決定把軍大衣捐出去,“他們那一代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總是將個人的需求放到一邊,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把它放在檔案館里,也更有意義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