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如何讓社區治理更加精準、精細?如何讓樓棟自治組織更好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一直走在基層治理探索的前沿。3月18日,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與上海百益社區服務中心簽約,啟動實務研究課題建設計劃,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在線上就能學習到長三角先進地區基層治理的先進經驗了。
對接長三角,學習基層治理先進經驗
當天,濱湖世紀社區服務中心會議室里擠得滿滿當當,社區的工作人員、自治組織成員和居民正仔細聆聽上海百益社區服務中心理事長馮占銳授課。“能請到業內‘大咖’授課的機會很難得,大家都很踴躍。”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負責人年潔告訴記者。
2016年,濱湖世紀社區在全國首創成立社區治理學院,培養社區治理人才。“ 剛開始線下授課,每周或每個月開一次課。”年潔說,以前是傳統式培訓,對專業性師資依賴性大,而能夠帶來“接地氣”、“可操作性強”課程的師資更難找。
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嘗試與上海百益研學團隊合作,開設線上課程。每周一到周五,來自上海的老師通過線上授課,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解讀。整個課程體系較以往也有了升級,“大課”改為通識類和定制化專題課程,實操性更強,大家也更愛聽。
包河區委常委、濱湖世紀社區黨委書記束紅英表示,此次簽約合作,不僅為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帶來全新的實務研究主題,更是社區治理領域長三角一體化的有益嘗試,是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從個性化碎片化的實務邁向普適性方法論的重要轉折。未來社區治理學院還將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把最先進的理念引進來,將濱湖世紀社區的探索和成功經驗推出去,在全國一流平臺上碰撞交流。
做強本土講師團,解決更多社區難題
除了向長三角先發地區學習先進經驗,濱湖世紀社區也開始培養自己的講師團。一些有實踐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自治組織代表或是普通居民,被邀請到治理學院,和大家分享心得和經驗。“我們發現‘草根講師’授課更容易產生共鳴,大家更愛聽。”年潔說,社區治理學院一方面推動外部師資與本土師資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做大做強社區治理“草根專家”,建立自己的師資隊伍。
3月18日,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為首批“社區治理講師團”講師頒發聘書。講師團中,既有社區負責人、網格黨組織成員,還有社會組織負責人和居民。“未來講師團不斷壯大后,還可以到更多的地方宣講,不斷‘輸出’,走上更加專業化的道路。”
瓊臨居委會副主任宋云桂就是首批講師團的一員。“作為居民自治組織,居委會平時和群眾接觸最為密切,但理論不足,空有一腔熱情也不行。”因此治理學院成立后,宋云桂便不斷通過課程學習社區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居民自治需要孵化培育不同的社會組織,通過項目化運作,為居民搭建平臺。”
這些方法論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小區一位老人喜歡從垃圾堆里撿紙盒,并將裝滿紙盒的三輪車停在公共停車棚,既不美觀也不安全。年輕的居民對此很有意見,反映給物業卻無法解決,便以此拒交物業費。前后調解了半年多,此事一直沒能解決。宋云桂通過先前成立的議事協商組織,牽頭邀請轄區城管、網格、物業、派出所、居民代表參加,商議處置辦法,最后通過統一設置垃圾站、加強車棚管理、引導老年人思維、開展多項公益活動等方式,解決了小區內部治理的難題。
“通過治理學院的學習,能夠更好地去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是未來社區精細化管理的方向。”年潔說,通過社區人才隊伍的增能、社會力量的成長、自治共治的互動,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共治共享”。
孔連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