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21日是第21個世界睡眠日,主題為“規律睡眠、健康未來”。在“世界睡眠日”到來之際,安徽省睡眠研究會、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聯合舉辦大型義診活動,現場提供健康睡眠咨詢。
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系。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失眠人群的比例不斷攀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為27%。目前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高達5億人。
睡眠障礙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后難再入睡,或時寐時醒,甚則徹夜不眠等癥狀。同時經常伴有精神不振,身體乏力,反應力下降,心慌胸悶等表現,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了生活質量。
我們為什么會出現睡眠障礙?
專家表示,以下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導致睡眠障礙。如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困難造成的焦慮、抑郁、思慮過多;生理因素:精神緊張、饑餓、疲勞及一些疾病,如偏頭痛、哮喘等;藥物因素:飲酒、藥物濫用、藥物依賴以及戒斷;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不良的環境或壞習慣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影響睡眠。比如噪聲、過飽、臨睡前劇烈運動及作息無規律。
怎樣才能睡個好覺?
專家建議,固定就寢和起床時間;不要在床上進行除睡覺以外的其它活動,尤其不建議在床上閱讀或看電視、玩手機;寢室環境舒適,溫度適宜,通風良好,被褥整潔;睡前一小時洗熱水澡;睡覺時避免光線,藍色日光燈會降低褪黑素,讓人清醒;合理使用安眠藥。長期(大于4周)每日使用安眠藥會增加產生藥物依賴的風險;短期、小劑量間歇使用安眠藥不但能改善癥狀,且無藥物依賴風險,防止短期失眠向慢性失眠轉化。但安眠藥一點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關于睡眠的一些認識誤區
關于睡眠,大家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比如睡的時間越長越好、午睡會影響晚上睡眠等。專家提醒,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睡眠質量的高低不等同于睡眠時間的長短。有的人每天睡3、4個小時白天依然精神百倍,所以不要為沒有睡足6—7.5個小時而煩惱,只要感到睡夠了,精力恢復了,那么就是正常睡眠。
午睡一定會影響晚上睡眠嗎?專家建議,在吃過午飯30分鐘后午睡,側臥位睡姿最好,午睡并不需要很長時間,半小時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過1個小時,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但是,失眠人群不建議午睡。
睡眠分為兩個時相,一是“慢波睡眠”, 二是“快波睡眠”。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慢波睡眠”與“快波睡眠”相互交替出現,越接近睡眠后期, 快波睡眠時間越長。快波睡眠是深睡眠,絕大多數會出現夢境。有研究證實,分別將處于兩個時期的人喚醒,在快波睡眠期被喚醒的人中,85%的人說他們正在做夢,而且還能回憶起做夢的情況;而處于慢波睡眠期的人說自己正在熟睡,快波睡眠中的夢境已全然忘記,覺得自己沒有做夢。因此,做夢是正常現象,是睡眠良好的標志,并非“睡眠不好”。
小貼士——
義診時間:2021年3月19日上午10:00-12:00
義診地點:廬江路17號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門診廣場
義診專家: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學科專家
方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