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之下,無論出行、旅游,還是城市里的日常消費,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線上:"春節不打烊"消費猛增長
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首個春節假期落幕。2月17日,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發布新春數據報告顯示,"就地過年"催生了云上互動、娛樂、消費大爆發:線上派紅包增長近270%,有2.6億人在線上寫福送福。而在合肥,點外賣、看電影、本地游、云逛街等消費實現翻倍增長,市場回暖顯著,新年也迎來數字消費的新氣象。來自餓了么的數據顯示,宅在合肥過年的消費者假期熱衷于K歌和泡溫泉這兩項休閑消費,這兩項消費力分別排名全國第五和第三。
春節長假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也輻射到了國內商超零售行業。全國熱門商圈的支付寶交易金額平均增長108%,最火爆的商圈前五位是:上海城隍廟豫園、杭州武林商圈、南京夫子廟、武漢吉慶街、廣州北京路。
從商超銷售來看,年節型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以過年期間必備年貨禮盒為例,大年三十到年初四期間,合肥人買禮盒全國第二,成都、合肥、濟南、昆明、南昌市民購買了全國最多的旺旺大禮包。合肥大潤發波士頓龍蝦銷量同比去年春節期間提升近7成,進口車厘子、奇異果、草莓等水果禮盒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各地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網上送年禮,線上買年味"成為辛丑牛年春節的主流方式。來自拼多多數據顯示,2月以來,平臺"春節不打烊"年貨商品較去年同期增長183%。其中,以地方特產、水果生鮮、肉禽蛋類為代表的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的同比增幅達225%。
2月10日至16日(農歷二十九至大年初五),拼多多平臺一二線城市訂單量占比漲幅明顯,各地特色的家鄉年味成增幅最快的品類。這其中,異地訂單的比例大幅攀升,不少年貨是由父母拼單,寄給在城市過年的兒女。在"網上送年禮"的帶動下,發往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訂單中,高客單價商品占比較去年明顯提升,零食大禮包、數碼產品、智慧家電的漲幅最為明顯。
旅游:"就地過年"催熱本地旅游
從大年初一上午開始,合肥野生動物園便迎來了大批游客,還沒到中午便因為客流過大緊急發出了限流公告。不僅合肥野生動物園,包括合肥包公園、合肥植物園都在春節期間陸續發出過限流公告。
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大年初一至初五,合肥市推出了"過年留合肥·免費游合肥"活動,合肥市內公辦景點免費開放,游客和市民可提前預約免費游覽,這一政策倍受游客追捧。除了免費的公辦景區,諸如合肥海洋世界等景區也迎來了旺盛的人氣。景區數據顯示,合肥海洋世界共接待游客近1.4萬人次,其中80%的游客來自合肥市,絕大多數是全家出行游玩。
"受疫情影響,今年沒有去三亞,而是定了周邊的親子房。"合肥市民馬先生表示,帶著老人孩子住了兩天,就地過年也有了"休閑旅游"的感覺。來自飛豬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該平臺本地游預訂上漲660%。另據支付寶數據,本地酒店消費和本地景區消費也都實現了翻倍增長,親子房、滑雪場、洗浴中心也成了支付寶上"就地旅游"相關熱搜前三位。其中,杭州、重慶、福州、合肥、成都成為全國熱門本地游的TOP5。
來自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春節假期游客以中短程旅游為主,城市周邊游、觀鄉村風光、品民俗風情成為短線旅游的熱點。來自同程旅行的數據也顯示出,在各地鼓勵"就地過年"政策下,今年留在城市過年人群相比往年明顯增加。假期前六天周邊游整體環比漲幅達289%,部分城市周邊游同比增長300%以上。出游內容以單景區,酒店+景區以及多個景區連線等方式為主。
出行:人均導航里程同比降三成
據鐵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部門統計,今年全國有超過1億人選擇就地過年。和2020年春節的全民"宅家過年"不同,得益于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就地過年"背景下的牛年春節不僅年味兒不減,一二線城市的煙火氣還更濃了。
來自高德地圖的大數據顯示: 2月10日-2月11日,前往國內機場和火車站的出行熱度同比下降近四成,大大緩解了春運期間的疫情防控壓力。而2月12日-2月15日(正月初一至初四),出行人數雖同比增長162%,人均導航里程卻同比降低三成,說明更多人選擇了短途出行。
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下,2月11日到2月15日(除夕至正月初四),全國駕車跨城出行用戶占比的均值較2019年、2020年同期下降明顯,由2019年的29%、2020年的31%下降至20%,8成用戶將活動范圍控制在了本地范圍內。這也讓一二線城市的"煙火氣"更濃了。高德打車數據顯示,春節期間(2月12日-2月15日),一二線城市打車活躍度較去年同期增長6倍。而通過高德預訂酒店的訂單中,本地酒店訂單占比同比增長37.3%,一二線城市景點、商場等相關地點的日均搜索量同比增長391%。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麗卿
編輯 宋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