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一個多月前,肥東新城派出所接到居民報警,有個老人迷路了。民警在將其接到派出所路上詢問老人年齡卻嚇了一跳,老人已經(jīng)上百歲。1月9日,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前去探訪,發(fā)現(xiàn)這名生于1920年的老人思維清晰,反映機敏,不光生活能自理,還能幫經(jīng)營煙酒百貨的兒子看店。老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經(jīng)歷和往事,并分享了自己的長壽秘訣。
拍案驚奇:百歲老人迷路進了派出所
汪向東在合肥通達路與長江東路經(jīng)營著一家小賣部,一個多月前一天,他突然接到肥東老家村干部的電話,“你家老母親現(xiàn)在在新城派出所,你趕緊去把她接回來。”
老母親陶存文今年已經(jīng)102歲(指虛歲——編者注)了,就住在小賣部的二樓。由于三個女兒都住在肥東,老人家每周都要回去個一到兩趟。坐公交車15站路,下車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二女兒和三女兒家。在他們家待幾小時,再步行半小時,就到了大女兒家。最近十幾年來,老人每次去肥東都是獨來獨往。老人一輩子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干事雷厲風行。經(jīng)常是人已經(jīng)到肥東了,汪向東還不知道。
老人沒別的愛好,就喜歡和孩子們打打麻將。
原來,當天老人又不聲不響去了肥東。在下車的時候,正在路面施工,一名施工人員告訴老人繞行通過。結(jié)果,老人繞了一圈后就找不到路了。附近有執(zhí)勤的民警過來詢問情況,老人堅持讓民警送她到那個路口,說能找到家。在得知老人的年齡后,民警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102歲?這絕對是我們接處警遇到的歲數(shù)最大的老人了。”細心的民警將老人帶到了新城派出所,又安排了午飯,最后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老人的親屬,將其接回了家。
1月9日,在向記者說起那天的事情時,這名百歲老人還有點難為情。回到家和女兒說起事情經(jīng)過時,老人說,“派出所的伙食真不錯,給我搞了5塊紅燒肉。”神情像頑童一樣可愛。
回憶過往:從一個窮家嫁到另一個窮家
1月9日上午,在汪向東經(jīng)營的煙酒店二樓,記者見到了陶存文老人。老人的身份證顯示,她出生于1920年10月1日。說起小時候的事情,老人稱她出生于長豐陶樓,家里非常窮。有兄弟姐妹十四個,“7男7女”,陶存文出生后在家排行老四,也沒有名字,大家都按照當?shù)仫L俗叫她“四姐”。
老人和子女們在一起。
因為揭不開鍋,年幼的陶存文和一個本家的童養(yǎng)媳嫂子一起去討飯。說到幼時討飯的經(jīng)歷老人回憶,因為地主家都養(yǎng)了狗,討飯時要靠著墻根走防止被狗咬,并帶著棍攆狗。然后老人還站起身來,模仿當年一邊走路,一邊提防被惡狗撕咬的情形。
“四姐”成年后,嫁到肥東汪家,也是窮苦人家。說起婆家的家境,老人還給大家分享了一件趣事。陶存文的老伴汪緒鳳比她大六歲。汪緒鳳6歲時,幫一戶比較闊綽人家放牛。有一天,身單力薄的汪緒鳳被小黃牛撞翻在地。雇主家怕出事,就將小家伙辭退了。原來約定的是滿一年后,給兩斗高粱米,現(xiàn)在半途而廢,雇主家就給了汪緒鳳一個南瓜抱著回家了。第二年,有點壯實的汪緒鳳又去另外一大戶人家去放牛,晚上就睡在大戶人家的大門后面。
一天晚上,一窩土匪咣咣咣砸開了大門,前來要糧食、銀元、槍支,搜了半天一無所獲。惱羞成怒的土匪頭子看到站在燈光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汪緒鳳,以為是主家的公子,就一把抱了,呼嘯而去。半路上,土匪問汪緒鳳,家里的錢放在哪里?槍放在哪里?汪緒鳳說,“我們家沒有錢,也沒有槍。”土匪又追問,“錢和槍不是你媽媽負責掌管嗎?你媽媽在家干啥?”汪緒鳳回答:“我媽媽討飯。”震驚不已的土匪發(fā)現(xiàn)綁錯了人,竟然良心發(fā)現(xiàn),又把汪緒鳳送回了家。
喜歡笑的百歲老人。
引以為豪 :艱難生活也要送孩子去讀書
陶存文和汪緒鳳養(yǎng)育了4個子女,其中很為子女稱道的就是堅持讓孩子讀書。
那時農(nóng)村很少有讓女孩子讀書的,夫婦倆卻堅持把家中的女孩子也都送進了學堂。今年74歲的大女兒汪調(diào)根回憶說,當時他們一個大隊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很少有識字的,現(xiàn)在回想父母親當年堅持讓他們讀書,確實是非常明智而又不容易的。因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汪調(diào)根上世紀60年代當過民辦教師,然后到1980年與丈夫隨軍了;二女兒汪調(diào)平則在當?shù)厍帻堗l(xiāng)政府當廣播員;三女兒也念到了高中畢業(yè)。姊妹仨的文憑水平領先了當?shù)匾淮蠼亍?/p>
生活的苦難有時讓人猝不及防,汪緒鳳在1977年不幸病故,留下陶存文帶著幾個孩子過活。當時,盡管三個女兒都已經(jīng)成年,但是兒子才10歲。“稍微需要一些體力的活計,就沒辦法。”
幾年后農(nóng)村包產(chǎn)到戶,要強的陶存文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帶著孩子們家里、地里忙。有一天,吃過晚飯后,陶存文帶著大女兒和三女兒又去地里起秧。忙到晚上8、9點鐘回來時,在家里看門的小兒子汪向東睡著了。他們當時住的是生產(chǎn)隊分的地主家的房子,深宅大院。娘幾個在門口喊了半天,也沒把汪向東喊醒。最后,身段靈活的三女兒汪霞從大門下面的門縫鉆進門閘,才把門打開。
1月9日,合肥剛剛從一場寒潮復蘇,陽光燦爛、氣溫回升。陶存文老人向記者說起這些往事時,沒有難過和悲傷,只有已經(jīng)和生活和解的淡淡微笑,那些不幸的過往都變成臉上深深的皺紋……
苦盡甘來:四世同堂享天倫之樂
十幾年前,汪向東開了這家煙酒百貨店,陶存文就住在店里。閑不住的老人平常還能幫著照看一下店面。有人來買東西,老人給顧客拿冰棒,飲料,香煙,零食。收錢、找錢行嗎?面對記者的疑惑,老人說,可以試試。“我買一包普皖13,給你100元應該找多少錢?”“87元。”老人回答得很干脆利落。接著,老人又補了一句“不對,普皖現(xiàn)在賣14了,應該找86。”老太太有點委屈地說,“現(xiàn)在都在弄那個微信、支付寶,我現(xiàn)在弄不好了。”老人也曾經(jīng)想學過使用智能手機,可是由于眼睛看不清,手指動作也不夠靈活了。“我的手指點不好了。”由于常年勞作,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手指有點伸不直了。
老人幫著照看著店面,還抓到過“小偷”。有一天,一名男子在店門口趁著人多,將一瓶水夾到腋下準備離開,陶存文老人走上前,輕輕拉住對方的衣袖,“大哥,你這瓶水忘記付錢了吧?”后經(jīng)查看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這個人經(jīng)常過來小偷小摸。自被老人抓了個現(xiàn)行后,這個人就再也沒來光顧過了。
如今,這個浸潤著書香的家庭,生活也漸漸好轉(zhuǎn)了起來。這個已經(jīng)是四世同堂37人的大家庭,從孫輩老大也即將大學畢業(yè),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
長壽秘訣:喜歡吃素菜 心寬愛動
談及老人長壽秘訣,子女們一致認為母親遇事想得開,心寬好動。一早起來后,陶存文會先幫助兒子的小賣部看看攤位,沒人買東西時,老人去外面轉(zhuǎn)轉(zhuǎn),種種菜——陶存文在商鋪后面不遠處開了一塊地,隨季節(jié)種上白菜,花生,菜籽,芝麻,菠菜,香菜,蔥蒜辣椒等,“媽媽種的菜吃不完,還把菜帶到肥東三個女兒家給我們吃,我家還腌了媽媽種的白菜。”三女兒汪霞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我們沒法出去買菜,疫情期間兩三個月,我們都一直吃媽媽種的菜。”兒子汪向東說。
對于日常生活,老人喜歡吃素菜,只吃少許肉。“我喜歡吃蔬菜,中午一頓能吃一碗蔬菜,一小碗米飯。”老人從不抽煙,“以前也不喝酒,最近有晚輩給我送了點保健酒,我想喝時就喝一點點。”
而晚上陶存文老人吃的很少, “晚飯后經(jīng)常會出去散步,最近這幾天天這么冷,她晚上也出去轉(zhuǎn)。”
在兒子汪向東看來,老母親長壽的秘訣是心思簡單、隨遇而安,從來都怕給人添麻煩。“以前她晚上還喜歡看看電視新聞,槍戰(zhàn)片或者《神探狄仁杰》等破案片子她也看。”而自從搬到店里來后,沒有裝電視了,老人就又喜歡四處走走看看,對看電視的事情也無所謂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許佳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