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綠意盎然但是危害水域,生機勃勃卻為生態殺手,它就是鼎鼎大名的“水葫蘆”。然而,在寒潮面前,原產于南美洲的它蔫了。1月7日,記者從合肥經開區了解到,該區水域管理單位抓住寒潮天氣有利時機,全面打撈水葫蘆等有害植物,以保護水環境和生態平衡。
當天上午,在翡翠湖風景區,景區管理處安排養護工人乘船對湖內“水葫蘆”等野雜植物進行打撈。該區城管局負責人表示,自12月下旬以來,合肥出現寒潮天氣,“水葫蘆”等野雜植物經不住凍害,陸續枯萎。為確保水質和魚類安全,該區各公園、水域安排工人輪班打撈。在景區中央水面,幾名工人身穿救生衣,駕駛作業船有序清撈,一株株葫蘆狀的植物被撈上船,裝滿后,工人將船靠岸卸艙,然后又駛入水面打撈。“撈出來的‘水葫蘆’集中到空曠地帶晾曬,然后裝車運走深埋。截至目前,翡翠湖景區已經打撈‘水葫蘆’近4噸。”該負責人說道。
“水葫蘆”,學名“鳳眼藍”,也叫水浮蓮,是一種水生漂浮植物。這種植物在深綠色的葉下,有一個直立的橢圓形中空的葫蘆狀莖,因而得名。它原產于南美洲,上世紀初,被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由于北方水域有凍結期,它無法在自然狀態下越冬生存,因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其須根發達,分蘗繁殖快,對水面采取野蠻的封鎖策略,極易造成水域堵塞,限制水體流動,阻礙陽光照射水體,使水體中的溶氧量減少,從而抑制其他水生植物、動物的生長,破壞水域生態環境,被稱為“生態殺手”,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
據悉,“水葫蘆”有著爆發式蔓延的特性,大量覆蓋水面會使水的PH值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増高,水的嗅值濃度、色度增高,水中的酸度也增加,使水資源的使用價值大大降低,直至不能飲用。在“水葫蘆”的爆發期以及腐爛階段,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可能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在其正常生長期間,即使進行清理,由于很難斷根,往往在清理不久后又爆發。
記者了解到,“水葫蘆”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怕凍,在低溫下會停止生長并枯萎。因此,在冬季打撈“水葫蘆”最為合適、經濟,一方面是因為枯萎的“水葫蘆”含水量低、容易晾干;另一方面,“水葫蘆”以無性繁殖為主,它的腋芽能存活越冬,在冬季打撈等于是消滅了種源,可以防止其在下一年里大規模擴張。
方露 楊曉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