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年來,合肥經濟增長迅猛,GDP從2005年的不到10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409.4億元。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合肥產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京東方、長鑫、蔚來汽車等項目的落地,讓合肥戰新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成為中國“創新版圖”上閃耀的明星。
在這些項目落地的背后,都有合肥國資的推手,通過國有資本引領的戰新產業投資模式,合肥將這些項目加快引入廬州,一路做大做強。因此,2020年,很多媒體將合肥譽為“風投之城”,稱贊合肥探索打造出“國有資本引領戰新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在2021年1月4日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合肥市國資委副主任高明詳細講述了“風投之城”背后的“操盤秘籍”。
“風投之城”背后的五個“靠”
十三五期間,合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速發展,“無中生有”實現“彎道超車”。其中,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三個產業,都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推動戰新產業項目落地的過程中,合肥國資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撬動社會投資,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并獲得收益回報,實現了戰新產業蓬勃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雙贏,探索打造出廣為關注的國有資本引領戰新產業發展模式,也讓合肥成為全國矚目的“風投之城”。
對于戰新產業投資的成功,高明用五個“靠”來總結成功的經驗。“首先是靠細致的研究論證,我們通過科學的分析研判,從產業方向、競爭環境、發展空間等細分層面,多維度對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其次靠的是順暢的決策機制,“市委市政府統籌協調,各部門積極配合。”
第三個“靠”,靠的是健全的配套服務,“我們出臺一系列產業、招商政策,給予激勵支持,解決后顧之憂。”另外,合肥靠的還有專業、擔當的人才隊伍,“市直部門和市屬國有企業鍛煉出了一批懂產業、通政策、熟悉市場、擅長談判,精于資本運作的人才隊伍。”最后靠的是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我們在方案論證的同時,就已預留國有資本安全退出通道。”
高明說,在此基礎上,合肥國資看準項目后,就敢于擔當,大膽決策,搶抓轉瞬即逝的機遇。
投資龍頭企業 看準后國資快速跟進
合肥戰新產業的崛起,離不開京東方、長鑫等龍頭企業的帶動,而投資龍頭企業,也是合肥國資首要之舉。近年來,合肥先后引入京東方、臺灣力晶、兆易創新、維信諾、蔚來汽車、歐菲光、聯想、啟迪控股等國內外龍頭科技企業,通過組建合資公司,推動項目落地達產,將關鍵核心技術和科技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比如,京東方來到合肥,就帶動了合肥新型顯示產業的迅猛發展,整個產業年產值已經突破千億元。
“在投資龍頭企業上,我們堅持以快制勝,集中力量強力推進,一旦項目決定,國有資本即快速跟進,加快推動項目落地達產,迅速做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通過這種模式,和覅額先后推動了京東方10.5代線、晶合12吋晶圓、長鑫12吋DRAM存儲器、維信諾第6代柔性屏、雙子COF卷帶、視涯硅基OLED 、蔚來中國等項目的落地開工,“還有近期的啟迪控股、神州數碼信創總部基地等一批重大戰新產業項目,也在合肥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國有資本的率先進入和示范引領,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進而“無中生有”地打造出一個個產業集群。高明說,據初步估算,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國資累計向戰新產業項目投入資金超過1200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45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投資近5000億元。“通過輻射帶動,我們已經打造形成兩千億級的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下一步,合肥將依托蔚來中國、江淮大眾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再造新的產業增長極。”
打造國有基金叢林 形成全產業鏈布局
產業的發展,除了龍頭企業,還需要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為此,合肥國資一直堅持全產業鏈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規模和協同效應,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
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體量并不像龍頭企業那么龐大,但同樣需要金融支持。為此,合肥國資靈活運用基金這一投資利器,通過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以“基金+產業”模式,實現“四兩撥千斤”。
據介紹,合肥已經打造了總規模超過600億元的國有基金叢林,在保障重大項目融資需求的同時,投資上下游產業鏈的重點項目,覆蓋產業鏈發展的全生命周期。
在“基金叢林”的支持下,合肥在新型平板顯示領域,投資并引入彩虹、康寧、聯寶、三利譜等企業,延伸覆蓋上游原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和下游智能終端,實現“從沙子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在集成電路領域,通過基金直投、跟投等方式聚集頎邦封測、通富微電、芯碁微裝、恒爍半導體、聯睿微電子等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形成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的全產業鏈條。在人工智能領域,圍繞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尖端企業,發起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 “中國聲谷”也獲批成為首個國家級智能語音產業集聚區。
“市屬國有平臺公司也發揮牽引帶動的重要作用,比如,建投集團發起設立的總規模近300億元的芯屏基金,全部投向合肥市集成電路和平板顯示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儲備項目、在投項目和退出項目并存的良性投資生態。”高明舉例說,興泰控股管理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產投集團管理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天使投資基金等三只母基金,目前合計規模達65.3億元,“參股設立的子基金共40只,實際到位規模達210.1億元,資本放大倍數達1:6.2,投資各類項目430個,覆蓋了位于合肥市戰新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
通過這樣的“組合拳”,合肥戰新產業實現齊頭并進、相得益彰的協同發展。
預留安全退出通道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如何保值和增值,同時又如何抵御風險,也是人們對合肥這種國有資本引領的新型投資模式所關注的焦點。
高明說,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合肥國資已經形成“引進團隊→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產業運作模式,在“一進一退”之間,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產業項目落地。“在謀劃項目之初,我們就預留國有資本安全退出通道,在投資完成既定目標后,通過市場化方式安全退出。”
近年來,在引領戰新產業發展的同時,合肥國資獲得了豐厚的收益,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也為后續項目滾動投入提供保障。“目前,我們正在做好部分具備上市潛力的優質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前期準備工作,未來將爭取繼續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為合肥戰新產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高明表示,合肥陸續出臺或修訂了投資、融資、擔保、產權交易、損失核銷等40余項制度,以此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做到有效預防,及時糾偏,嚴肅追責。”另外,合肥還實施動態運行監測,“重點掌握企業財務狀況、資產質量、盈利結構、存在的風險點等,及時發現問題,堵住漏洞。”
針對合肥市屬國有企業特別是平臺公司債務風險壓力較大的情況,合肥市國資委也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抓手,對企業資產負債率及負債預算水平進行壓降調控,“對標行業資產負債率,形成管理閉環。”此外,合肥還通過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同時,爭取多渠道增加資本金投入,積極改善資產負債結構,確保企業資金鏈安全。
據介紹,截至目前,合肥國資系統企業(不含科技銀行)綜合資產負債率為59.8%,處于合理水平,整體運行平穩,風險可控。
合肥國資將繼續加大戰新產業投資力度
面對未來,高明表示,合肥國資將持續加大戰新產業投資力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謀篇布局5G、物聯網、云計算、大健康等戰新產業。“同時,我們也會抓好在建在投項目的建設、運營,推動謀劃一批戰新項目建設,推進優質企業上市步伐,助力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