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消息:記者昨從合肥市公管局獲悉,合肥巢湖流域蓄洪區建設項目啟動相關招標程序,規劃新建5處蓄洪區進退洪設施、堤防加固、移民遷建、保莊圩工程等。通過完善環巢湖防洪體系,發揮項目區蓄洪功能,兼顧水生態保護功能,工程總投資約40億元。
現階段全市可蓄洪圩口數量偏少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人口增加,總體來看現階段全市可蓄洪圩口數量偏少。過去,巢湖流域滯蓄洪區沒有總體規劃,存在滯蓄洪水的場所不明確,進洪時間、滯蓄洪水效果等難以準確把控的情況。
今年夏天,持續的強降雨導致巢湖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巢湖中廟站水位一度達到13.43米的歷史極值。為了進一步提升巢湖流域的防洪體系,加快補齊排洪能力不足的短板,合肥將啟動新一輪巢湖流域蓄洪區項目建設。
為了應對超標準洪水,全市規劃新建生態濕地蓄洪區,增加蓄洪空間,準備將肥西縣濱湖聯圩、蔣口河聯圩,廬江縣十聯圩、代橋新圩,巢湖市沿河聯圩作為新建蓄洪區,與現有的白湖東大圩、肥東十八聯圩蓄洪區聯合運用。
環湖濕地蓄洪和生態保護聯動
本次項目位于廬江縣、肥西縣、巢湖市,包括濱湖聯圩-蔣口河聯圩、沿河聯圩、十聯圩、金蔡聯圩以及東大圩。主要建設內容為東大圩蓄洪區配套完善,新建5處蓄洪區進退洪設施、堤防加固、移民遷建、保莊圩工程等,工程總投資約40億元。該工程建成后,將發揮項目區蓄洪功能,兼顧長效生態保護。
“堅持環湖濕地蓄洪和生態保護的兩大定位,建設應對超標準洪水蓄洪區意義重大,可以更好地保障全市汛期安全。”業內人士指出,依據規劃設想,合肥將建立以裕溪河、牛屯河河道自排為主,以對江泵站抽排為輔,沿巢周邊重點蓄洪區蓄洪保底的巢湖流域防洪排澇體系新格局。
按照全市部署,下一步著眼于打造“安瀾巢湖”,合肥還將推動巢湖防洪全流域系統治理,打通巢湖對江排洪通道,推動鳳凰頸閘新站、神塘河站加快建設,規劃建設裕溪口對江排洪泵站,推動實施高標準加固裕溪河、牛屯河、兆西河等泄洪通道堤防,逐步構建更多行洪通道。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奇
相關報道
巢湖啟動水毀修復工程
近日,巢湖市在中廟街道率先啟動了水毀修復工程,標志著巢湖市水毀修復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巢湖市中廟街道將水毀水利工程修復作為水利冬修的重要內容,早準備、早部署、早行動,提前謀劃制定水利冬修目標任務。按照水毀工程類別,詳列修復項目清單,明確修復內容和時間節點要求。在巢湖市中廟街道環巢湖新船塘水毀修復現場,機器轟鳴,可以看到幾輛挖機正在對護坡進行修復。
據悉,2020年中廟街道水毀修復工程總概算投資120萬元,總工期40天。該項目內容為新船塘護岸工程長177m、云水灣格賓石籠工程長104.3m、云水灣涵封堵工程、花塘河南埂滲漏加固工程長104m、勝利圩涵閘新建工程等。
目前巢湖市其他鄉鎮、街道水毀修復工程共分10個標段正在進行招投標環節,預計將在明年汛期前全面完成修復任務。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韓婷 通訊員 顏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