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小區養狗該怎么管?”12月4日下午,在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社區協商議事廳,政協委員、小區居民代表和物業管理方圍繞文明養犬,開展了一次線上協商議事直播活動,吸引線上觀眾1.5萬人。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自合肥市政協啟動“有事好商量”平臺創建以來,已有上百名政協委員參與到此項工作中,每名委員每年至少參與1次“社區協商議事廳”協商活動。
傾聽民意 協商議事解民憂
上個月,合肥市蜀山區政協委員宋承峰將一份社情民意提交給了蜀山區政協。
“在習友路的翡翠路至徽毫路段,有三座人行天橋,近期許多居民向社區、街道反映,由于天橋階梯兩側的坡道太窄,兒童推車和拉桿箱很難通過坡道上天橋。”宋承峰說,考慮反映問題的居民較多,他與轄區筆架山街道的負責同志一起,以社區協商議事會的形式了解群眾心聲,最終形成了一份社情民意。
截至目前,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已召開由政協委員牽頭組織或參與的各類協商議事會33場次,協商解決香檳小區幼兒園擴建、九重錦小區停車位分配、發能海岸智慧小區建設等20件事項。
而在安徽新宇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由合肥市政協農業界別委員發起的助農委員工作室,也為服務“三農”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我們工作室由8位委員組成,有的在產業發展上頗有建樹,有的擅長鄉村文化建設,有的熱心脫貧攻堅和公益事業。”合肥市政協委員張友德介紹說,工作室每月結合實際開展一次開門接待或主動走訪活動,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同時發揮委員單位優勢,開展鄉村振興文化活動等。 “通過這種形式,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群眾、履職盡責也有了新的思路。”
線上直播 發出政協好聲音
近日,在包河區萬年埠街道云海社區一米陽光黨群服務中心,政協委員、小區居民代表和物業管理方齊聚一堂,針對文明養犬的話題在“政協委員會客廳”進行了一次線上協商議事直播。像這樣面對面交流,在包河區萬年埠街道已經成為常事。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成立了政協委員工作站,主動邀請市、區政協委員深入街道、社區,與居民群眾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深入交流,并把群眾所需、所求、所盼反映上去。運行一年多來,政協委員工作站已經成為“專門協商機構在基層”的新載體。
“政協委員工作室(工作站)是由有意愿、有條件、有影響的委員,以個人名義或特色品牌冠名設立的線上或線下工作平臺。”合肥市政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除了開展基層協商、反映社情民意等,還可以通過在線委員訪談、實施民主監督等方式開展工作。 “把協商搬到直播間,也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協商、場內場外聯動協商。”該負責同志表示,通過這種形式,讓群眾從“不了解政協”到“觀看政協協商”,再到“直接參與政協協商”,更加有效地發出政協好聲音,干出政協新樣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